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无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当问题,或把问题不当问题,教授一些无效的知识,这就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避免“无效”行为悄悄滋长、蔓延,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无效;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改变活动设置和情境表演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良倾向
  活动式教学因其参与性强,学生乐于接受,课堂氛围活跃而被广大教师普遍应用。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热热闹闹开场,一无所获而归。主要表现在某些课堂活动表面热闹而实际效果不佳,情境表演的设计同样只为活跃课堂气氛,至于是否真的有助于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则不在考虑的范围内。如某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一文时,让学生全部站在板凳上,自上而下挥舞双手,美其名曰体会“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意境。事实上,学生这时候的心思完全不在诗句情感和意境的感悟上,而在动作的好玩上,这种浅显明了的动作根本无法代替诗句广博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到头来恰恰破坏了诗的意境。
  二、防止个性体验越位和合作学习形式化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于是部分老师就过分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了,在缺少必要的讲解和引导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自主体验,殊不知学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理解能力都有限,这样做只会导致主题倾向不明。
  新课标强调要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而有些教师很忌讳讲,能少讲则少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读,于是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没有读书要求,没有读后评价,更没有读书过程的指导,以为只要学生读通了就是读懂了。针对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缺少更深层次的点拨引导和在情感体验上的拨云见日。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理念,有助于促进沟通和交流,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但部分教师不考虑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和必要性。不管需不需要,都要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合作学习走过场、重形式、摆样子,缺乏实质性合作,起不了应有的作用。如有教师教学《田忌赛马》,初读时要求小组围绕“谁和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如何?”这种简单且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根本不需要合作学习来解决。合作学习问题设计精巧很重要,问题设计得好,有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还有部分教师合作学习走过场,学生刚刚开始讨论,因为时间关系合作学习就不得不结束,这时,许多人还未发言,学生思维的灵光随之熄灭。如此合作不仅费时低效,久而久之,还让学生对合作学习本身产生排斥心理。
  三、提高问题设计的精准高质,精心设计教学课件
  课堂上问题设计的精准高效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掌握恰当的提问方式、时间和技巧,将大幅度提高提问的效果。有的老師一节课提问太多,实则没有几个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有的提问设计太难,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一定要精心钻研文本,设计问题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有助于解决重难点,因此,问题难易程度要适中,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再说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现在的课堂,朗读有示范音频,指导写字有动画演示,想象要配合情景再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用课件来配合。本来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能讲明的地方,也非要用多媒体来代替。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短暂的注意力就会被过分花哨的图片、声音和视频所分散。多媒体使用的限度要注意把握“三个有助于”,即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难点问题的突破,有助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
  四、重视对学生激励的有效性,激励要“有度”“有效”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恰当而肯定性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但是激励要“有度”“有效”,防止“过当”。学生回答得好当然应该表扬,如果学生回答得根本不在点子上或者似是而非甚至毫无意义,这个时候就应该引导学生重新认真读书、领会、思考,否则就会使学生丧失是非观念,导致学生不踏实读书、认真思考,甚至人云亦云、信口开河,这样极不利于学生发展。还有部分教师整堂课都是“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你真棒”“真好”,就再没有别的评价性语言,语言苍白评价模糊,起不到激励作用。不管是激励还是惩罚,都要掌握“有效”和“有度”的原则。“有效”是前提,“有度”是艺术。“有度”是说表扬要掌握分寸,不要无原则地夸大学生的优点;而批评要就事论事、合情合理、因人而异。“有效”是说表扬要起到促进作用,适得其所;而批评也要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同时不能打击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不伤及学生自尊,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又要将激励与惩罚相结合。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正确科学地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才有可能变无效为有效甚至高效,才能真正构筑起求真务实、清新活泼的和谐课堂。
  参考文献:
  [1]庞英芬.关注细节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J].管理观察,2009(13):189-190.
  [2]姜军.关注教学有效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60.
  编辑 段丽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