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有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历史的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提升历史成绩、掌握答题技巧之外,学生还需要用历史时空的观点看待现实问题,培养历史人文思维。因此,教师除了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促进历史故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情节的穿插和故事的变换加强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从而强化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關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应用;作用
   一、 前言
  历史的长河发展至今,积淀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不仅为初中历史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丰富了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有效认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同时激发其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感知历史人物和时代的兴衰,进而能够用历史时空的观念来总结观点,有效解决实际的现实问题。
  二、
  历史故事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
   (一) 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历史知识
  首先,历史故事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戏剧性,对于开启学生知识殿堂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讲到“贞观之治”的时候,通过为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事件,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事件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知识内涵。其次,历史故事还可以涵养学生的情操。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历史规律,用历史时空的观点思索和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引用丰富的故事性素材和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其民族归属感的同时,也能有效涵养其情操。
  (二) 有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养成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引入故事性内容,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教学重点,并逐个突破学习难点。具体来讲,历史教材中有大量的知识点,碎且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运用故事的讲述,可以将这些内容用时间或事件的线索穿插到一起,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其次,有利于帮助学生还原历史真相。历史故事中大多含有传奇或感性的色彩,学生在接纳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历史背景入手,综合分析整个事件对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引导作用,对历史人物也能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判断,如秦始皇、刘邦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时空思维能力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最后,教师以历史故事作为引导,还能有效培养学生透过问题看本质的能力。在历史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理论和图表内容,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编者不能对这些知识进行事无巨细地讲解,因此就会对学生的判断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通过历史故事的引导,学生可以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抽丝剥茧,将人物关系、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内容搞清楚、弄明白,并透过这些问题的现象看本质,引发一系列的思考等活动,这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 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基础
  人们都知道,历史是没有结局的,只要时间不停止,历史发展的脚步就不会停歇。因此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不会终止。但毕竟初中历史教材和课堂,对于学生关于历史知识的引导十分有限,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的历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因此,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地对历史故事进行引导和嫁接,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讨和回顾,使其用辨证和跨越时空的观念来看待和理解现实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还有利于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中应遵守的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具体来讲就是要求教师在引用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故事的科学性和可考察性,并不能一味地为了求新求异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杜撰或者夸大历史,也就是对历史故事进行“再创造”,这样不仅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对学生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的时候,必须要遵守真实性原则,将历史真相原原本本地还原到学生面前,不带有一丝的偏见和夸大,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识和思维。
  (二) 针对性原则
  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历史故事的时候,还应该保证历史故事与教学内容的贴合性,应用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辅助教学而不是为了误导学生,或者是单纯想要给学生讲故事。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需要注重故事情节与当堂课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一切还是应该立足于课堂,学生对故事的感悟最终还要回归于教材的知识点,这样才能实现课外与课内的双重教学价值。
  四、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 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来讲,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厌倦的心理。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和应用历史素材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考察当前初中学生对历史的感悟情况,在有效满足学生对历史知识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强化历史故事和课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到“科举制的创立”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和电视剧片段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科举制创设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次,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包括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经历了哪些朝代,最终被废除的原因有哪些等,让学生对科举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定义。作为辅助,教师还可以利用科举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现在同学们考试的时候都是封卷的,批卷教师不知道大家的姓名。但是以前有一个叫阎济美的学生,第一次参加科举没有考上,就给主考官写了一首诗。后来他又参加了一次科举,正好也是上次的主考官,因为主考官对阎济美的印象还不错,所以阎济美也就成了不封卷的幸运儿,成功考上了举人。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科举考试的好奇心,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现代问题。   (二) 促进历史故事在课堂中的穿插应用
  学生在初中时期,自制力大多较差,很难在四十分钟的历史课堂中将教师所讲解的所有知识点全部消化掉。如果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合理,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历史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也应该适当为学生准备一些历史趣闻,合理穿插到实际的教学环节当中,让学生在听课之余,还能学到一些其他历史常识,对于开阔学生视野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讲到“改革开放”的内容时,学生对这个知识点都不陌生,但是想要把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領导人所提出的优势政策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作用让学生全部吸收,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一边在讲解的时候,课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其中一句歌词“有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好的例证,歌词中所描绘的老人正是邓小平,然后教师顺带讲讲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故事,为学生舒缓学习压力的同时,也能开阔眼界。
  (三) 用历史故事巧妙结束课堂教学
  历史故事除了有课程引导、课中穿插的作用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意味深长的故事,作为课堂的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加深印象的同时,也能久久回味,从而为学生主动思考意识的调动奠定基础。例如,讲到“商鞅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商鞅变法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商鞅最后却要被秦王追捕的史实。用这种意味深长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为下一节课的讲解做铺垫。
  五、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过历史故事的有效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在尊重史实,确保所选择故事和讲述内容有关联性的前提下,合理地将历史故事穿插到课堂当中,还可以适当用趣闻来结束和归纳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其能够用历史时空的观点来看待现代问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4):76-77.
  [2]陈春丽.浅析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69-70.
  [3]祝冬梅.探究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J].汉字文化,2017(21):44-45.
  作者简介:
   蒋美英,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540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