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优化思想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本质进行探究,了解数学规律,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更广泛的应用。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加强自身学习,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能力;优化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2-0075-02
  优化思想就是指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或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优化思想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方法的本质进行探究,了解数学规律,从而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一、培养学生数学优化思想的重要性
  数学知识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与空间性相结合的学科,搞好数学教学不仅可以直观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实施与推进,教育部对小学数学的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自觉、独立地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引发对于数学问题更深刻的思考与分析。优化的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核心和本质,是在数学知识基础上通过深入探究提炼出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和能力。这种方法对于强化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思考能力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有效提高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对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到位,教学环节不清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提前备课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各种学习方法中找到最节省时间的方案,并将这些方案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规律。由于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到位,并没有准确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所以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学环节不清晰,授课过程冗长,无法引领学生掌握课本重难点等问题。
  2.教师直接讲方法,未进行教学互动过程。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年龄及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常常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涉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找寻其中存在的数学规律。部分教师认为这些教学内容难度较大,即使用心讲授,学生也难以发现其中的特点,为“方便”“省事”,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填鸭式”的方法,直接将解题方法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讲授解题思路。没有真正的、有效的探究过程的教学方式失去了教学内容的设计价值,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只能营造一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气氛,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只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数学规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优化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发现,总结出数学规律,才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一定的数学思想,在日常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自觉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决。
  1.加强自身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思想的培养,首先应该加强教师队伍自身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扩展多种数学知识和多种解题方法。但是,数学方法又与数学思想紧密相关,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数学思想,才能延伸出更多的数学方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并能做到引导学生对各种解题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其中的数学思想,以达到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最优地解决数学问题。加强教师对优化思想的理解及学习,增强其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的把握。通过锻炼学生在遇到某一数学问题时进行多种方法解决的能力,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出包含的数学思想,进而可以快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可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优化思想能力。
  2.丰富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让“优化”思想植入学生心田。学生的数学认知是一个主体性的数学活动过程;学生数学认知思维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小学阶段属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认知能力较弱,各种知识结构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及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制性,对于小学生而言,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点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授课方式过于单一,更加需要我们注重书本内容的讲授,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利用多种现代媒体技术创设情境的方式,来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理解环境,激发兴趣。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时候,很多同学的空间转换能力较差,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制作成相关的模型,甚至运用动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借助实物模型进行教学,比如在学习求图形表面积时,可以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更加直观地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方便学生理解掌握,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通过有效交流引出“最优”方法。例如《找次品》这节课,刚开始学生也没有想到最优方案,我先让有想法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方案,后引导其他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思考:为什么有些方案相比起来会节省时间?学生发现:帮老师一起打电话的同学越多,时间就越省。接着问:那怎样的方案最省时间呢?让学生明白只要让所有知道消息的同学都不闲着,都帮助老师打电话,就能做到最节省时间。最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就得到了最优方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和发现。
  3.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数学“优化”思想。学生的数学认知起点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只有感“兴趣”才能自发进行学习,这是学生学习的最根本驱动力。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应用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时渗透,以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优化思想。例如:在讲到速度×时间=路程时,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并解题。可以举例子,同学们放学回家每分钟走105米,到家需要30分钟,问从学校到家是多少路程。这样贴近了日常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还增加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进行扩展,比如小明跟小红放学回家的方向是相反的,小明的速度是86米/分钟,28分钟可以到家,小红的速度是78米/分钟,20分钟可以到家,问两个人的家相距多远。通过把数学学习从课堂引向生活,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数学知识的积累是生活实践的需要。再如百分数和比的应用教学中,学生通过身边日常的例子,在“算法多样化”理念倡导下,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的整个过程,再通过对比,进行归纳和优化,探究背后的数学思想,学生就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让数学思想方法逐步深入人心,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再如:教学《烙饼学问》这节课,学生关于“烙饼”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大多数都局限于“一张一张地烙”。借助所给的条件“一个锅最多可以烙两张饼”,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同时烙两张”既“锅不空”,又“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后面探究“三张饼”的“最优方案”打好基础。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在后面的学习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手中学具试一试,探究“烙三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保证锅内每次都能烙两张饼”也就是“锅不空”才是最优方案。
  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一方面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和训练,但是更多的是要靠学生自身在反思过程中顿悟,这一过程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总之,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加强自身学习、转换传统教学方式、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粱庆波.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促进思维方法优化[J].考试周刊,2013,(06):71-87.
  [2]张学杰.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J].数学研讨,2014,(12):216-218.
  [3]田润垠,胡明.小学数學“数的运算”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4):93-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78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