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数学家高斯说:“若无某种大胆放肆的猜测,一般是不可能有知識的进展。”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就是学生的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使孩子主动参与,激发创造性思维,进而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中理解到一个数学问题如何提出的,体验到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想和探索到的,这样才能对正确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中如何从体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教学 创造性思维
  一、懂得新旧知识的关联,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对规律的灵活运用。有扎实的基础才是合理创造性思维的根本。
  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思考,从而体验到了整个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教学中,如“生产 600 个零件,甲队单独做 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 30 天完成,两队合做多少天可以完成?”教师先放手让学生完成,如果学生列式计算是:600÷(600÷20+600÷30)=12(天),教师肯定他们的答案正确,并进一步提出:“如果把‘600’改成‘120’,结果会怎样?”有的学生会回答是“24 天”,教师先不肯定,让学生自己算算看,结果算起来还是“12 天”,这时学生会感到奇怪,在这个基础上再让生猜一猜,如果“600”改为“1800”,结果又会怎样?有的学生会轻声回答是“12 天”,师再让学生计算验证,结果是正确的还是“12 天”。这时师如果再把工作量改为其它数,结果会怎么样?学生们都胸有成竹地回答是 12 天。这一过程,教师巧妙启发,运用新旧知识的关联,设计一个一个的问题情境,由具体到抽象,让孩子自觉探索,通过体验,由整数应用题过渡到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过程。
  二、体验数学的美感,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系统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和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都是数学美。教师应通过合理的设计、巧妙的引导、组织孩子深入研究与思考、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感受到数学中美的因素,才能对数学充满兴趣和好奇,愿意学习和钻研。
  1.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美
  空间的协调和数量的和谐是构成数学美的重要因素。例如:加、减、乘、除的运算意义和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之间的相依、相反关系,从横向分析、加与减、整体之间的相依、相反关系,从横向分析,加与减,乘与除之间存在看可逆的关系;从纵向分析,加与减,乘与除之间又存在着互相转换关系,除法可以转化成乘法,乘法也可以转化为除法。让孩子在和谐的数学关系中,真正地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和谐美。
  2.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是形式美的要求,它给人以圆满、匀称平衡、稳重和沉静的感觉。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积极引导孩子观察景物,联系日常看到的,说一说见过的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分析、研究这些物体,让孩子通过学习知识,从而亲自体验到数学的时称美。
  3.让孩子体验到数学的简洁美
  简单性是数学美的基本内容,数学具有形式简洁、有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各种各样繁杂的现象,可以归纳为简单的数学线。例如,求众多的角形的面积时,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S=ah÷2,又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写成:a+b=b+a,乘法交换律写成:a·b=b·a,这是算术代数的进步,不论从结构或是形式上,都使孩子真正感受到数学简洁美。
  三、体验解决实际问题,让创造性思维落地
  问题的解决是让孩子去发现、研究、探素的历程,通过主动感受问题,积极查找解题策略,进行再创造以及感受数学价值的过程。在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创造性,积极鼓励孩子独立地思考,及时肯定孩子的不同看法,通过孩子合作探讨,达到群体算法多样化,使不同的人在数学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计算粉刷教室需要多少钱,孩子就要动手先算出教室的粉刷面积,去了解市场上涂料多少钱,涂料需要多少,粉刷的工钱又是多少钱,了解这些以后,孩子就能对粉刷教室的费用做个估算。又如教学“混合运算”扩展应用时,可创设我校优秀师生去“天福石雕国”参观活动的情境:有 8 个老师和 42 个学生,了解到门票的价格表:成人票 30 元,学生票 15元。团体票(10 人以上)每人 20 元。你打算怎样购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合作思考,得出以下三种答案:①30×8+4×15=870(元);②20×(8+42)=1000(元);③20×10+15×40=800(元)。后师生肯定了第③种答案较好。这样,孩子能够亲身实践,并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碰到的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的喜悦心情。
  四、在故事体验中,激发创造性思维
  应用题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面对应用题的学习,教师要依据孩子的不同的生活、社会背景和知识水平等,为他们创设适合他们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策略,使孩子能把生话中的相关信息及时地收集、整理,在亲自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
  例如:在学习“行程应用题”中的速度问题时,教师可创设一个实际情境:一天,班级小明打扫卫生后,回到家后,突然看见天空要下大雨,心想:刚才只记得关教室的门,窗户却忘了关。于是他就拿起雨伞匆匆忙忙地赶回学校,迅速地把窗户关好。回家后,母亲问他往返学校的平均速度。你们能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吗?听完故事,孩子们跃跃欲试,巧妙引入,让孩子说说要解答问题是需要什么条件?孩子积极发言,说出相应需要的条件,就能解决问题。之后,我给出具体的数值,孩子们很快就解决这个问题了。通过活动,让孩子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总之,教师重视孩子体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在学习、研究、实践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让孩子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世界中解脱出来,让孩子感受现实数学学习过程的机会。使孩子在不断体验的循环反复中获得知识,发展潜能,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宋筱川.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5):41.
  [2]莫祯武.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读与写,2017,14(36):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35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