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给我们的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新时期下,我们的教学方式要与时代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不仅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能力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本文我将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些有效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小学数学是启迪学生智慧、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建立起着重要的影响。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却只重视学生解题能力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态度越来越消极,创造性思维也难以得到发展。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开发,促进学生良好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和发展。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 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尤其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小学生来讲,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是难以集中。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关键环节,有效、充满趣味性的课堂导入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这一节内容时,我使用了操作导入法。首先,我让学生各自准备了一张白纸,之后,让学生对折一次,那么假如纸张的单层厚度是0.2毫米,现在的厚度就是0.4毫米,然后再对折一次,就是0.8毫米……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多,学生对多媒体上显示出的数据表示了震惊,将纸张对折20次之后的厚度竟然比30层楼的高度都要多得多!这样,通过一番简单的操作,学生对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我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学生的注意力就很集中,思维也更加活跃,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我们在课堂导入环节要积极与学生产生互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散学生的想象力。除了操作导入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导入法刺激学生的感官,使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用歌曲导入法吸引学生的兴趣,等等,如此,就能通过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实践活动
  数学的学习方式并不只是解题,然而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却大多集中在解题技巧的传授上,给学生的兴趣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到实践过程当中,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凸显学生的主人公地位。
  比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节内容时,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创意比赛。比赛围绕着“假如你是一名糖果包装商,现在要设计一款圆柱形的包装盒,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你觉得怎么设计底面积和高最好呢?”这一问题进行。如此,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能够有机会将自己学到过的知识实际地运用到现实问题当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这个比赛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有的学生按照节约材料的思路进行的设计,有的学生按照美观的原则进行的设计,总之,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大胆地进行了发挥。并且,在确定了基本的高和底面积等信息之后,学生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利用彩笔、胶带等进行了包装设计。在学生完成设计之后,我再让学生上台阐述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如此,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有效地达成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并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举多得。
  三、 提升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快速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进而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帮助学生更快、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提升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用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数学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思维特征,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环环相扣,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节内容时,我这样向学生进行提问:你认为三角形和我们学习过的哪种图形有相似的关系?我们前面学习过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出来的?这样的提问就既有逻辑性也有启发性,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比如在学习“万以上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除了使用数字以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来表示“亿”这个数字呢?亿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个问题就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地调动了起来,有的学生尝试着用纸张的厚度来表示,有的尝试使用动物的数量来表示亿……如此,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激发了学生浓浓的探索兴趣,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四、 布置灵活、开放的课后作业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一直都是围绕着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等应试技巧设计的,给学生的兴趣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极易使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并且对待数学的态度也会越来越消极。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这种状况,给学生布置灵活、开放的课后作业,使学生摆脱题海战术的束缚,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和发展。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通过各种记录工具将生活当中的轴对称物品记录下来,总结轴对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通过这个作业的布置,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观察生活、探索生活,感受到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比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节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作业,调查了解家中使用的日历,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一月份、二月份、五月份、九月份的日历,并标上正确的信息,如放假、工作日、节日等。这样的作业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充分地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可以显示出学生的个性,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给学生布置开放性强、灵活性强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并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 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要积极使用多样化的课堂导入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兴趣进入到知识学习过程中来;要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给予学生展示自身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要提升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启发学生的思維,提升学生质疑的能力;要积极给学生布置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此,才能真正地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生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9(4).
  [2]李玉慧.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7,51(12).
  作者简介:
  王自慧,四川省资阳市,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建华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783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