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初中语文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习内驱力和智力等方面的因素会导致学习结果截然不同。时间久了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就会出现高低差异,而分层教学可以弥补这些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分层教学;可行;提高成绩
  分层教学,在很久以前就有不少理论学家提出并运用,但大多数分层都是在正常教学中,分出几个不同层次的班级,然后因材施教,而我今天要谈的是在每一节课上进行分层,在一个班里好、中、差、极差几个等次的程度同时存在,要想让每个层次的同学都获得相应的发展,我认为分层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一、 分层教学的可行性
  分层教学如果实施得法,会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们的能力,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功利一点说,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
  (一) 从教师来说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肩负着众多的责任,不仅“授业解惑”,更应为学生的未来而教。
  教师首先应该熟悉你自己所带的学生,知道自己的学生哪些同学阅读好些、哪些写作好些,如果程度不同,就应实施分层教学。我们就拿40分钟一节课来说,有的学生落实本堂课的目标可能需要20分钟、有的同学可能需要整整一堂课,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先解惑提升,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巩固训练。例如,我们教授作文,当我们点拨指导之后,有的学生只需要修改语言,有的需要修改结构,有的需要修改立意,这时就应该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修改,同类型的还可以互相讨论完成。即使是新授课,也可以让预习好的同学继续推进下一个任务,让预习差一些的同学,把基础性的东西先预习好,之后再推进下一个任务。
  (二) 从学生角度来说
  本身班级里的学生就很多,50人的班级里,学生的智力水平肯定会有一些差异,学习习惯养成以及性格因素等等,都会造成学习效果的差异,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因为是母语,所以不存在听不懂话,但却有可能不会写作,阅读中读不懂作者的意图,这时如果我们分层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程度,先完成自己觉得难度小的任务,然后再循序渐进去挑战难度稍大的任务。
  (三) 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
  在语文学习中,比较难的应该就是写作文了,对于一类作文,不仅要求立意健康、新颖,同时对文章结构、语言等方面都有很高要求。而有些学生很难达到,这样,我们就要分层指导,让学生们慢慢达到目标,而对于作文水平较好的同学,我们可以让他们继续挑战不同文体的写作,已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 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监控策略
  (一)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讲提升重难点。
  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习作,都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我们可以认真钻研文本,自己要考虑自己所教授的课文,在整个初中或整个高中阶段处于什么地位,在这个学期、这个单元处于什么地位,在自己所带的班级中,能用此课文起一个什么作用,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样的教法更合适。
  例如:《生命与和平相爱》是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作者是女作家铁凝,因为本文有3000多字,在初中课本中,这算是一篇“大部头”的文章了,再加上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我所带班级在筛选信息上还是一个弱点,所以我将本课的能力点设置为“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本课为例,学会筛选信息的方法”。对于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年龄还不算大,我想教学中我尝试一种利用顺口溜法,来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学生们应该感兴趣。
  上课伊始,我在PPT上呈现出许多优秀的犹太人的照片,他们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名人,诸如: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现代派文学鼻祖卡夫卡、“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艺术大师毕加索,传奇导演斯皮尔伯格,音乐巨匠门德尔松、美国“奇缘博士”基辛格等。我要求学生们在0.5秒内迅速找出马克思、爱因斯坦。之后,我告诉学生他们找照片的过程,其实就是捕捉信息的过程。这样率先指出当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目标。
  (二) 课堂落实教学分层,使全体学生有收获。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主阵地,老师在上课前备课时,要心中有学生、有《课标》、有教材、有整个教学的规划,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要设置有分层性的目标。
  例如:我在教授《生命与和平相爱》这篇课文中,根据预习情况和学生们的语文基础情况,将学生分为两个层次,A层学生语文基础好些,自然预习效果也会相应好一些;B层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一些,预习中错误率也相对较高。针对B层的学生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主题筛选”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迅速找出戴维突出的语言才能具体表现的语句”,“画出表明作者思路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戴维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几个问题都是训练学生“主题筛选”的能力。
  (三) 评价分层设计,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通常我们学完一个单元,包括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于学生的差异,那么学生们的进度自然会不一样,当我们学完一个单元,要对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所以我们在设置检测题时,要设计选做题,而这选做题就是为A层学生量身打造的。要求A层必做,B层选做。如果出现未达标者,要对未达者进行格外关注,可以建立互助对子,确保这类学生也能达到预期目标。
  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于成绩下降的除特殊原因外,要给予降级。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她们的斗志。互助对的组成还可以增加学生们之间的友谊,使学生们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发展。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如果實施得好,并且长此以往贯彻到日常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它会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尤其我们所担心的成绩也会大大提高,更可喜的是,所谓的“差生”比例会越来越小,这应该是新时代的“因材施教”吧!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祖晶主编.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美)克里斯·比弗尔·Chris Biffle著,程茗基译.全脑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3]张奇.学习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清华,特级教师,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87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