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和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和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用性;兴趣
  学生要学有价值和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进步和收获,既要关注到学生当前的发展,又要关注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一、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分析,这是备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做精巧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要足够丰富,还要有条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设计问题。好的构思有很强的针对性,建立在对学生足够了解的基础之上,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通过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对课堂教学作出相对应的调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的个性向好的方向发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机会,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注和認可。这样,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教材,创新教材
  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使用数学教材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而是需要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把数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求和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发现、质疑、实验、推理、验证、交流、合作和反思。教师一定要明白,教材只是教学的依据,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就要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和创新,构建具有思考性和发展性的数学活动,不能只教教材,要学会活用教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既能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课有不同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多数的数学知识点都与社会情境有一定的联系,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再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遵循目的性、趣味性、现实性和思考性的原则。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求知欲的重要因素,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生成,就会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念和动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情境创设要联系生活实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一味追求现代化教学设备,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要更多地利用教材本身,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借助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及矛盾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背景”创设的教学情境,借助问题创设的教学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年级和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那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第一,问题要有现实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第二,问题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紧扣教材内容的同时,要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根据实际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三,问题要有参与性。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成为一名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第四,问题要有思考性。问题情境不要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第五,要充分发挥现代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的优势,给学生直观的感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为实际生活服务的,不是学无所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   四、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的过程。师生互动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改变过去填鸭式学习的状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努力唤醒学生的探知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改变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引导和点拨能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师生互动时,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要做到师生平等,教师要成为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只有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师生平等。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学生不再是接受者,而是自学者,要成为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会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利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在各种教学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互动,为学生营造魅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的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课堂评价,鼓励欣赏
  教师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要關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并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课堂评价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不要使学生紧张,要形成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巧妙运用激励。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恰到好处地使用鼓励性、幽默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以此鼓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对于学习成绩暂时没有进步的学生不要进行严格的批评,而要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从心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失败中感受到帮助,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建构有效的自主学习课堂,鼓励互助,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运用激励性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等 ,都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冯 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044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