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医教协同模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基础医学实践教学课程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在基础的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探究医教协同的内核,逐步的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搭建起多角度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积极的督促医教协同模式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本文就主要是针对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创新,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科学高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医教协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思考
   现阶段的基础医学教育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点是学科知识的掌握。没有同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从而导致了学科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基础医学改革要进行优化,可以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促进学科之间协调发展,搭建起更加完善的教育改革体系,从而促进医学教学质量。
   一、基础医学教学设置遇到的问题
   基础医学教育针对人体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将其作为医学教育的专业内容进行分析。在实际的医学类专业教育过程中,基础医学教育一直都是最核心的内容。要积极的推进教育改革,逐步的适应医学教育的各种需求。
   (一)课程设置存在缺陷。当前的基础医学教育课程更多的还是继承了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将学科发展作为侧重点。严格的遵照基础医学学科进行教学,包括了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以及病理生理学等课程。这些传统的科目之间独立性、系统性较强,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限制。不同知识点被分散到不同学科之中,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实际上,生命体是整体,器官和器官之间的病理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界限分明的学科教学不能将各种知识进行透彻的讲解,造成学科之间的重复内容很多。没有充分的发挥出不同学科的协调价值,更没有发挥出拓展学生视野的目的。国外的医学教育中增添了很多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临床提升有着重要价值。国内的医学教育模式相对比较落后,需要积极学习相关模式。但是不能盲目的照搬医学知识体系,要结合国内医学教育的模式来制定更加高效的教育方案。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医学课程教师更加强调体系教学的完整性。一味的突出本学科的知识掌握,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二)理论教学和实际脱节。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过分的强调理论知识,从而忽略了实践的指导价值。各种复杂枯燥的理论,严重的阻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课程和临床實践的彻底分离,都对于学生掌握临床、科研等内容形成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学生在专业临床知识比较匮乏,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各种实际案例知识,从而造成了基础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脱节。
   (三)实验课程教学设置缺乏系统性。当前国内医学院校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简单的将其分为生物学实验、形态实验以及功能实验等三个层面。这种形式存在较大的缺陷,即每一个都强调自身的独立性,从而导致科学教学整体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掌握一些知识和实验技能,也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能够自主设计的更是非常的少,学生仍然被传统的教学方式所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学习内容和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相互脱节。造成学生对于基础医学的掌握不足,最终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针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创新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基础医学教育要凸显出临床服务职能。要针对基础的医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更好的适应医学教育的各种需求,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改革。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和临床治疗的核心内容,但是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的学科界限太过明显。学科内容存在独立性强、重复率高的问题。不仅不利于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还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要结合临床治疗遇到的实际问题,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思考分析。针对基础医学教学改革进行创新,为提升教学效率奠定坚实基础。
   (一)优化教学模式,搭建完整的医学模块。因为传统的学科分类中出现重复、脱节的情况,因此要积极的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整合课程要凸显出知识的整体性特征,逐步的提升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对课程进行整合,积极采用主线、形态以及功能的横向整合教学模式。完成原本属于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以及免疫学的知识整合,搭建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合理的展现出基础医学结构的系统性、完整性以及科学性特征,使其可以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掌握顺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有效的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过教学内容整合,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的掌握医学知识。加深对于临床问题的理解,这对于学生临床课程的掌握有着重要价值。新型的教学方式才开始运用,总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结合医学的特征,对于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的内容进行学习,按照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等进行解剖、生理以及病理课程的科学整合,严格按照形态到功能、宏观到微观以及正常到疾病的系统性的内容讲解。对于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内容进行整合。
   (二)搭建完整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有着重大价值。实验教学是后期临床教学的重要基础,针对基础医学的形态、功能等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更加高效的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配合整体模块进行基础医学整合实验,包括了动物手术基本操作、生理机能观察以及正常形态观察和生化指标检测等实验。积极的贯穿于解剖、生理、细胞以及遗穿和生物分析学课程之中,积极对于免疫诊断等内容进行探究。将功能、升华、免疫以及形态等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加强传统学科之间的联系。协调知识的综合运用,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运用科技创新项目试验课程,将其作为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组织沟通能力。有意识的减少实验课程的内容,自主设计各种实验过程和综合性性实验课程,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强化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
   (三)结合临床要求,进行课程的适当拓展。课程的设计要建立在实际临床治疗之上,进行理论课堂的适当拓展。让学生更早接触临床治疗过程,为后续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在整合课程模式之下,对于临床的实际问题设立拓展课程。让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独立思维优势,自主的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高效融合,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热情,从而逐步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在进行基础医学整合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演示、参观等方式和教学的综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可以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更科学的解决学生的疑惑。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教协同模式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搭建起多角度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积极的督促医教协同模式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针对基础设置教学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趋势。基础医学要进行改革,就要从从改革教学模式入手。优化教学模式,搭建完整的医学模块;搭建完整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结合临床要求,进行课程的适当拓展;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科之间协调发展,搭建起更加完善的教育改革体系,从而促进医学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丽佳,谢阿娜,王维民.中美医学教育标准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6):23-24
  [2]卢方浩,钟照华,张伟华.国际医学教育背景下基础医学课程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18,15(9):895-897
  [3]邰浩清,詹臻,黄玉芳.高等中医药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17(7):607-610
  [4]江凌凌,何彦芳.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8,40(22):2286-22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3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