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诗词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之“审美教育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臧敏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具有凝练生动、婉转和谐的特点,能够传达出一种真、善、美的情感,给学生更多精神的感悟。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诗词教学的契机,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诗词教学;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人们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以前单纯的知识灌输已经不能再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本身就蕴含着很多审美要素,学生通过鉴赏,可以发现其中的意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并在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但是当前不少高中语文教师仍旧没有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诗词教学中不注重审美教育的渗透,没有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积极开展教学活动,这种做法,既不符合新时期的教育要求,也不利于提升诗词教学的质量,更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热情。对此,教师应做出一系列调整,从引导学生鉴赏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绘画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诗词教学中渗透意境美
   意境美,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特定意蕴环境。中国古代的诗人、画家特别讲究意境,这从中国山水画中就可以充分看出来,山水画讲求意境(即神似),而不讲求形似。在诗词创作中,古代词人同样注重意境表现,通过诗词意境的构建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诗词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板块内容,它们大多含有丰富的意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美。教师应该积极挖掘诗词中的意境,用一些可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营造与诗词意境符合的情境,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感悟。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的诗词教学为例,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构建相应的意境: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无数英雄人物也在这浩瀚的江涛中逐渐消逝,但是在一个地方,有一个英雄故事却一直难以被人遗忘,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周瑜。周瑜所在的千年前的赤壁古战场,如今是一片石壁高耸入云、惊涛拍岸的景象,那些因为江涛拍打而卷起的浪花就好像千万堆白雪一样恢弘壮观。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被人誉为江东双绝之一的小乔刚嫁给他时,周瑜更是充满豪气,面对意图一统南北的曹军,在敌众我寡极为不利的局势下,周瑜依旧可以从容应对,他手摇羽扇、头戴纶巾,在谈笑之间,就能指挥士兵将敌船烧得灰飞烟灭。词人神游当年的赤壁战场,不由得心生感悟,想想自己多情善感,还早早的生出一头白发,其实都不比周瑜那一份豪情,想到此,就感觉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梦,还不如洒一杯酒祭奠江面上的明月更令人痛快。
   在诗词的意境中,学生的情绪被感染了,久久深陷其中,虽然不忍心打断学生,但是教师仍旧需进一步的教学,对学生说道:“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视频中呈现的诗词画面,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深陷其中,也受到了词人的感染?其实,这个视频就是苏轼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对这首词进行详细鉴赏。”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了一个富含意境美的画面,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并逐渐对诗词产生兴趣,由此,教师渗透审美教育的目的也就达成了。
   二、诗词教学中渗透音乐美
   古诗词带有一定的韵律和格式,一方面是为了追求严谨的艺术格式,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音乐美,可以配着乐曲弹唱。很多人觉得诗词不能体现出多少音乐美,更谈不上将其融入教学之中,其实并非如此。比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之时,大家都被其中的清淡格调所影响,一些学生出现了昏昏欲睡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应着急教训学生,应该让学生参与一个实践活动,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演唱《赤壁赋》,活动已经开始,大家振奋起来,不再犯困了。通过歌唱演示,又请几个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表现,重点突出此文的基调。实践活动后,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唱词视频,让大家进一步分析这首词的音乐美,并具体分析它的韵律。比如说《赤壁赋》具有骈散相间的特点,句式参差,读起来和谐优美。韵律的优美配合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恬淡舒适画面,使得整首词的音乐格调进一步得到渗透。
   三、诗词教学中渗透绘画美
   古诗词是一个有色彩的艺术形式,包含着丰富的线条色彩,利用优美的诗意铺染了一幅幅特定的画面。在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利用合适的契机,将诗词中的绘画美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诗词的画面美感。前文提到的两首词都富含绘画美,一个是江岸的壮阔美,一个是江水的恬淡美,词人在写词之际也在“绘画”,既给读者一种心灵的熏陶,也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幅鲜亮的画面。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写生课”,让学生将诗词中表现的景象通过画笔描绘出来,画面不一定要好看,但要突出其中蕴含的景象和意境,学生在绘画中可进一步感受其中的绘画美。
   四、结语
   诗词鉴赏可以让学生窥知过往岁月的繁华,让学生理解屈平的悲愤、青莲的豪放、东坡的旷达,一次次在诗词对话中获得精神交流,获得美的感动。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古诗词教学中开展积极的审美教育,将诗词中的审美要素不断传输给学生,循序渐进,一步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洋梅.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5):94-95
   [2]谷誼楠.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透过古诗词的文本感受古诗的魅力[J].学苑教育,2015(11):43
   [3]莫兰花.浅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阅读旬刊,2011(5):254-2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14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