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物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琳琳 宋彦涛 金华 鲍雅静 李伯惠

  摘要:“对分课堂”是由复旦大学心理系张学新老师提出的一个课堂改革新模式,旨在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降低教师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而面对如今生物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教学困难,作者通过了解相关资料,将传统理论教学与讨论式课堂相结合,积极提高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讨论互动,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提升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分课堂;生物仪器分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9-0145-02
   近年来,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传统意义上“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逐渐消失,而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不断被高等学校应用于课堂上。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以取得理想的成绩,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忽略学习的根本目的,为知识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成绩而学习,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方面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这一问题在“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学生在课上课下都有兴趣去学习知识,并且更容易掌握知识。仪器分析是高校生化类、环科类、化学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然而,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不仅有宽广的知识面,而且具有众多知识融合点的交叉性课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很多仪器和不断发现的新方法在生物、材料、药物、临床、环境等学科得到广泛应用,仪器分析已成为使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重要手段之一。课程体系综合了理论、实验、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结合专门的仪器分析实验进行教学,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并且仪器更新快,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难度。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都较为吃力,因此,我们应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实现生物仪器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生物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特点
  生物仪器分析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常见的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方面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理解相应仪器的用途,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能在具体的仪器操作教学过程中领会仪器的使用方法。这门课程的不同章节是由不相关的许多学科组成的,涉及电学、光学、计算机技术等,而且本课程的分析方法众多,如电泳技术、紫外分光技术、原子发射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这些分析原理和技术相差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多而散,学生经常听得一头雾水,课后也不会主动再复习。此外,现在虽然计算机技术发达,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大型精密仪器的外貌和内部,但是授课内容仍然较为抽象和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听觉疲劳,一部分精密仪器由于价格不菲对工作条件和药品纯度要求较高,不能由众多学生同时进行操作,学生就是走马观花似的看到仪器的样貌,具体操作无从谈起,学生经常觉得学不到什么具体的东西。如果我们继续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难以接受仪器分析基本理论及新知识,甚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对分课堂”的简介
  “对分课堂”即PAD(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漏洞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主张将课堂上的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时间为教师讲授新知识,另一部分时间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这种课堂形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让教师唱独角戏,也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自己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知识,从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同时,和传统教学模式一样,“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同样强调先教后学,“对分课堂”的时间段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3个过程,核心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同时“对分课堂”则更突出课堂讨论过程,强调师生、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从一定程度上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对分课堂”实施的关键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分隔开(相隔一周),让学生在这两个过程之间有充分的时间按自己的节奏进行内化吸收。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教师传授的知识后,为了下一次的课堂讨论不会没有内容,而在课后仍有兴趣去探索知识。在下一次的讨论课上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和分析所学的内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且更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三、“对分课堂”应用于生物仪器分析教学实践
  为了对生物仪器分析教学进行改革,我们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生物仪器分析教学中。以本专业共计56名同学为调查对象,在开学初对课程设置、授课安排以及考核方式进行周密思考和详细安排。首先,学委将两个班的同学以3-4人为一个单位随機进行分组,整个学期的教学和期末的考核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打分的,因此要求组内成员知晓学习、内化吸收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决定了本组的成绩。其次,把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在第一次课上就告知同学,“对分课堂”的模式就是讲授时间与讨论时间各占50%,课堂的45分钟安排这两部分内容其实很紧凑,这就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这个“预习”是上节课老师用半节课的时间对授课主要内容进行的框架讲解和引导,并预留下节课的内容,通常包括报告、考试、讨论、设计实验等内容。
  1.精选教学内容,注重交流互动。由于全国各个高等学校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不同,所选取的教材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选择适宜的实验课内容。笔者学校的仪器分析课程包括实验内容,对理论+实践验证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意思的过程。教师在实验课堂的前一部分时间应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仪器的选择、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讲授给学生,大致演示一遍,并强调实验的核心内容。讲授完毕后由学生实际操作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做实验时在旁边观察,给予适当的引导,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实验进行交流。相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样更能使学生掌握实验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2.課后对实验课进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实验课后如果不对上一次的实验进行总结,学生很容易遗忘所学的知识,因此在实验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完成的实验报告应有数据分析和误差分析。学生根据自己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针对实验目的引发思考,同时还要做出误差分析,并思考误差的原因,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完善、分析、总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的角色,还是引导者的角色,然而,引导者的比重更大一些,而学生不仅是接受者,更是实验课的完善者和设计者。
  四、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确实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但今天的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成绩,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否具有发散性思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便是顺应这一要求发展而来的。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还需要学生和老师的配合以及恰当地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的研究人员,使我国的生物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崔志芳,李春露,刘晓东.《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5(4):67-68.
  [3]曹红,刘红,陈思羽,等.关于仪器分析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培养的探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19(1):82-84.
  [4]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5):653.
  [5]宋益善,盛洁,康永锋,王朝瑾.“对分课堂”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16,(18):172.
  Practice of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PAD) Class Teaching Method in Biology Instrument Analysis
  LI Lin-lin,SONG Yan-tao,JIN Hua,BAO Ya-jing,LI Bo-hui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Bioresources,Dalian Minzu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600,China)
  Abstract:PAD (Presentation-Assimilation-Discussion) class is a new classroom reform model proposed by Zhang Xuexin,a teacher of th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of Fudan University.It aims to mobilize and give play to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reduce the teaching burden of teachers,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But in the face of today's bio-instrument analysis teaching,we are faced many difficulties in teaching.By reaching relevant literatures,the author combines traditional theory teaching with discussion-style classrooms,actively improves the discuss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students,promotes active learning habits and thinking,and enhance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PAD class;Bio-instrument Analysis;teaching mode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53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