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等数学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沈冬梅

  【摘 要】自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教师们在各个科目中也纷纷效仿起来,高等数学课程也紧跟这股热潮。本文从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状况两方面分析如何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有效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改革;高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30-02
  一、引言
  高等数学是知识理论课程群中理工类和经管类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为目标,对学生的后续数学课程以及专业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然而,由于高等数学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晦涩难懂的理论性的特点,使得这样一门应用广泛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不佳。2014年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1]。对分课堂把教学环节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采用隔堂讨论模式,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时间错开,课后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对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下一次课堂上,再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1]。经试验,很多课程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收获颇多。不同的课程并不能生搬硬套的使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那么作为理论性较强的高等数学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对分课堂呢?为了对症下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的了解当前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的高等數学仍旧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了“中国好嗓音”的角色。整堂课下来,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老师炯炯有神的巡视,学生精疲力尽的点头,这些都是课堂的真实写照。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目前的教学方式强调了理论的抽象性和思维的独特性,教师花大量时间用于定义的讲解,定理的证明,方法的推导和习题的演算,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另外,高数数学教学内容较多,一般安排两个学期的教学,每学期16周,每周4个学时,共128个学时;教学内容由简到难,由浅到深,很多学生用“怎一个难字了得”形容高等数学Ⅱ的知识,期末的测评也不尽人意,由于教学时间紧,教学内容难,教师在讲解时将原本联系着的概念和结论与实际分开讲解,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理论,从而导致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学环节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教师和学生的主次不同,教师、学生分工协作,教师不是一味的讲,学生也不是一味的听,整个课堂集讲授、讲练结合、分组讨论、自学四种教学方式为一体,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
  2.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
  很多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与生活实际、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事实上这两者早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被其内容的抽形象、灵活性所掩盖。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式、数学方法在各学科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企业单位对就业者的数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地步,学生对高等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单位怨声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及应用性人才培养研究也逐渐成为各院校教学改革的特色。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巩固、查阅所学知识,集全组成员的智慧于一体,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3.考评制度的不合理。
  传统课堂学生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期论文获得分数进行测评[2],考试侧重死记硬背,分数偶然性较高,且对思维能力考查不够,评价准确度较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出勤、平时作业情况给定平时分(期末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构成)。学生的平时成绩强调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评价相对比较客观、负责。
  三、学生状况分析
  1.心理的转变。
  高等数学课程是大部分专业要学习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基础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一学年,学生基本心态一般经历兴奋期   失衡期    调整期    稳定期这四个时期。刚入学府,“大学生”这个光荣称号让他们有了骄傲自豪的资本。面对绿树成荫、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的新校园,上课地点不固定、分层次分专业教学等新的常态教学方式让学生产生莫名的兴奋。经过几个月的洗礼,昔日的荣耀和光辉已不复存在,原本成绩优异的佼佼者在群英荟萃的校园里变为不足轻重的一份子;对攻读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而心有不甘,这些因素都能激发他们的不平衡心理。在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找到新目标。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状态,激发新动力,明确人生规划,这样各种新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又重新回到轨道上来。另外,高中三年地狱式的学习生活的结束,意味着向往已久的“自由”生活的开启,没有父母和老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外在的诱惑、内在的惰性足以撼动学习才是首要任务的地位。教师要及时的督促和监督,不能一味的侧重“自觉”两个字,特别在内化吸收和讨论环节,要确保所有成员都要参与进来。
  2.学习方法的转变。
  应试教育是中学时期的教育的主要部分,高分是学生追求的对象,尽管高考改革已提上日程,但分数还是作为检验学生层次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学生仍旧以被动接受、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完胜高考,这种缺失独立思考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无疑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实施对分课堂时,教师要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和繁琐的计算性等特点,学生若沿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必定导致学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活。此时还要注意提醒学生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   3.生活的转变。
  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校园重视人文环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希望把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很多学生本末倒置,花费在第二课堂的时间和精力远远高于第一课堂,请假参加各种活动的事件层出不穷,甚至在讨论环节上潜心于课外活动的讨论,并非课堂知识的讨论,浮躁不安的心理溢于言表。诸葛亮在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而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课要确定好学生学习内容和时间,提醒学生不带一颗静态的心去学习去研究,仅仅是走马观花,必定导致学无所成。
  4.知识本身的难度和深度。
  高等数学知识体系与初等数学知识体系之间存在着质的变化,初等数学研究的是匀变量,而高等数学以研究不匀变量为主,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复杂的计算性以及快节奏的课堂让很学者谈虎色变。初学期间,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无非是初等数学的延伸和拓展,隨便看看书听听课做做练习肯定能拿下这门课,这种轻视心理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摧毁学生的学习的原动力。在对分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教材仅是作为一种主要的参考书,应要求学生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重难点为线索,课后去钻研教材和阅读大量的同类参考书,才可能有所收获,并非想象中那么轻松。以高等数学第一章内容——极限为例,若仅仅从字面层次去理解极限,这个定义着实令人费解。通过查阅资料、究其根本,只要理解了定义中的和是距离度量的依据,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为保证对分课堂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除了对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学生状况进行分析外,还要对所教授的班级进行相应的调查和充分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获得全胜。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陈煜,李树奎,姜春凤.工科类通识课程建设的探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3):177-180.
  作者简介:沈冬梅(1988-),女,湖北广水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教学改革。
  本论文得到南昌工学院校级教改课题《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高等数学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支持,项目编号:NGJG-17-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1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