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加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科技合作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文章总结了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科技合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对科技合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提升科技合作的措施。
  关键词:科技合作;共同愿景;利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7-0023-02
   众所周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除了作为培养专业人才、发展科学知识的殿堂外,还承担着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等功能。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高校课程设置欠合理、教材滞后、承担的课题项目难以满足实际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导致地方高校未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内发展方式已由过去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转化。科技创新已成为亿万国人关注的焦点和重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里也指出要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在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都是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对地方经济发展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入推进校企科技双方合作既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也是提升自身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科技合作的表现形式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科技合作的形式有很多,当前國内存在的主要方式如下:(1)高校为企业量身培养科技人才或两者联合培养科技人才;(2)企业委托高校承担科技项目;(3)企业、高校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一起承担横向、纵向课题项目[1];(4)企业、高校联合实施产学研,在企业内开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5)双方开展科技资源互享、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合作深度和层次不够。一般而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科技实力和资源均落后于“985”、“211”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水平相对较低,在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联合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短板,取得的实际性成果多低于预期。企业迫切见效益的愿望很多时候要求合作尽快地出成绩,但发展规律表明成绩往往需要“厚积薄发”,并非按照主观愿望的速度发展。时间一长,校企科技合作由于缺乏突破点和效益易导致双方信任度降低,难以深层次、多方位开展科技合作。目前国内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中较普遍的还是个别方向、个别项目的科技合作,缺乏整体的校企科技合作战略方向引导[2],合作深度和层面均相对较低。
  2.合作缺乏稳定性。尽管企业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希望“少投入、见效快”,但由于双方的体制不同,常常会导致企业和高校的动力和兴趣点出现差异。与高校采用行政拨款不同,企业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压力,对投入和产出比、时间价值更为重视。现实中,很多合作项目受限于人员实力、时间、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给校企科技合作带来了诸多干扰。从宏观上看,在当前没有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下,地方政府不可能也不具备相关条件为科技合作兜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科技合作更多地依赖于双方主要负责人的人脉关系维持,缺乏稳定的合作平台和利益协调机制[3]。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合作靠人脉”局面可能还会存在,校企双方有必要深入思考如何避免许多有潜力的科技合作往往会因校企主要负责人发生人事变更而被中止或淡化。
  三、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科技合作的措施
  1.建立长期合作的共同愿景和利益分配模式。近年来国内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科技合作虽然如火如荼地进行,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尽管原因众多,但合作愿景和利益分配毋庸置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4]。地方院校通常更看重发展自身学科、提升科研能力、培养科研人才、改进科研装备,而企业更看重产品更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利益需求不同决定了校企科技合作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项目上会有一定差异,而合作模式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利益分配。如何摆脱传统的“单向以地方高校为主或以企业为主的利益分配模式”或“松散契约型分配模式”至关重要[4]。当前形势下,地方院校和企业唯有反思国内外发达区域校企科技合作得失,求同存异,努力树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愿景,并通过合作中的“以点带面”方式逐步探索适合双方的利益分配模式,或许才能实现地方高校和企业科技合作的新局面。但无论从发达国家校企科技合作经验还是国内现状看,校企科技合作在短期内利益分配上向企业倾斜则更利于合作的稳定性、持久性。
  2.建立有效、高效的沟通机制。校企合作多从个别点或个别项目的合作开始。因此,起初校企沟通起来还不算复杂。一旦科技合作涉及的类型和模式较多,由于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关注点有差异,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不统一、信任度需提升、资源投入需协调、任务和时间表需协商等事宜。因此,校企双方有必要建立有效、高效的沟通机制。双方可考虑分别成立一个人数较少的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团队共同推进科技合作。每方团队人数以3—4人为宜,且需明确主负责人。双方团队可在主负责人的指导下按月或季度定期就科技合作中的技术难题、利益分配、知识产权、资金投入等开诚布公地沟通交流,对合作面临的新问题、环境变化等实时研判,通过反思、总结、借鉴他山之石,进而快速地做出积极型应对措施,为校企科技合作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政府需要适时地参与、指导、服务科技合作。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校企科技合作时无法避免的一个现象就是双方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很多棘手问题仍无法解决。国外的经验显示,政府适时地参与、指导、服务则非常有必要。政府可以“帮忙不添乱”,通过税收、土地、能源、经费投入、信息指导、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服务校企科技合作,着力解决校企双方的痛点、解决校企双方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激发从业人员的动力和潜力,从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适度兼职兼薪无疑对于校企科技合作的推进提供了利好政策。   客观来讲,近年来国内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较21世纪初已有了明显变化,然而我们还是需要清醒地看到国内的校企科技合作尚处于萌芽阶段,校企双方科技合作结出累累硕果的实例寥寥无几。校企科技合作如想健康地发展,校企双方、政府甚至整个社会舆论还应该尊重客观发展规律,对科技合作多些投入、多些耐心、多些宽容、少些急功近利,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务实地为校企科技合作做好各项服务才是真正的提升之道。
  参考文献:
  [1]陆瑞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產学研合作教育问题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5):35-37.
  [2]王焕友,肖剑.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J].科教导刊,2015,(54-55):86.
  [3]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探索,2017,(03):41-44.
  [4]孙阳春,范智勇.高校与企业合作中的利益分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35):130-132.
  Some Thoughts on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Local Applie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YU Xiao-peng1,ZHANG Fu-bao2,CHENG De-jun1
  (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Zigong,Sichuan 643000,China;2.Zhonghao Chengua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o.,Ltd,
  Zigong,Sichuan 6432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 local universities were summarized,and the outstanding issues and the improving measur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were analyzed.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shared vision;benefit distributio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29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