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严菊琴

   摘 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成功的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沉闷的课堂气氛只能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必须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该怎样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在对小学英语教学方面有了新的探索,特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索
   一、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提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教师跟学生在课上互动的过程。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顾自己讲解,把学生当成是接受的容器,对学生完全不管不顾,那么,课堂教学就是无效的。
   英语的课堂应该是由教师跟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构成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学习时间和属于学生之间的空间。教师要给予学生提问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智力得到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改为“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人讲解的教学模式,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努力创造英语的语言环境,活跃课堂的交际气氛
   英语教学中,英语语言环境,是指教师要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处在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可以从动态的画面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刺激着各种感官,通过这些画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快速使得学生学习课文知识。等教师能够使得教科书动起来、活起来和发出声音来。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大大提升了起来。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动画的模型、卡片和简笔画来进行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最大限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要跟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不仅是教跟学的关系,也是师生关系培养的过程。师生关系的好与坏之间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教学上要重视感情的投入,要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彻底改变自己,面带微笑、平易近人,不要让学生觉得有距离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如果学生喜欢教师,就会喜欢听他们的课,学生学习起来也会非常主动和积极。在课下,教师要跟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的关系。教师在班级中,应该公平去对待每位学生,不要偏爱优等生、冷落后进生。如果教师不能够平等对待学生,厚此薄彼,那么那些后进生也会产生厌学和自卑的心理,对学习也会失去信心。所以,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每位学生的特点,清楚每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对学生的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课下要多关注后进生,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教师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跟他们经常谈心,走进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的顾虑,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促使他们拥有重新学习的动力,使得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学生的步伐。
   四、教师要科学合理利用教学评价手段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及时的评价,那么他们的学习也会得到教师的认可,学生的自我成就感也会增强,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也能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相反,如果学生的学习不被教师关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对教师和学习都有一种抵触的心理,这样学生的学習自信心也会下降,将直接影响了课堂的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可以多表扬那些成绩进步大的学生,通过表扬,可以鼓励学生,还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候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和一个鼓励的微笑都足以燃起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说,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合理和有效的评价方法,随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争取做到多表扬、少否定。使得每个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养成主动学习和乐于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得调动好课堂气氛,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英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快乐学习英语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晓英.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策略[J].素质教育,2014(2).
   [2]张剑锋.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小学时代,2008(3).
   [3]李红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J].中小学教育,2012(10).
   [4]王富林.对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探索[J].科学教育前沿,2013(9).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3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