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推动专业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质量要求。文章以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改进教学方式及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及环节和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建立了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体系。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资源勘查工程;“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2-0090-0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为了促进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我国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也自2006年正式开始在多个专业领域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1-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专业点之一,同时也是东华理工大学最具优势和特色的专业之一,其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1998年教育部合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专业正式更名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并于2017年11月接受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审核检查。“岩浆岩岩石学”是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命名,以及常见岩浆岩的鉴别标志。同时本课程也与地质学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联系,是后续学习矿床学、矿石学、矿产勘查等专业课程以及从事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工作的基础。“岩浆岩岩石学”的重点内容在于阐明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岩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及特征,分类系统,形成过程和主要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不同类型岩石的手标本和薄片鉴定与描述的基本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岩浆岩岩石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工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岩浆岩鉴定能力,笔者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并结合近几年在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探索,以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质量,从而保证专业毕业生未来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工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
  一、“岩浆岩岩石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岩浆岩岩石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通常以岩浆岩类型为主线,分门别类地对各种岩石类型进行介绍。教师的集中讲授和示范居多,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与老师互动交流,也导致“低头族”的现象在课堂上越来越普遍。这种形式的优势在于批量教学,教学效率高;不利的方面是,不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岩浆岩的感性认识不够深刻,其认识仍停留在教师讲解和描述阶段,未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教学内容固化,不利于學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近年来,岩浆岩岩石学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中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解决地球系统科学问题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目前教学过程中仍然侧重于岩浆岩分类、结构定名、岩石成因与地质过程等方面,缺乏介绍岩浆岩岩石学中最新研究前沿以及岩浆岩与固体矿产和油气资源、环境和全球变化相关联的实例,这样不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观、全球视野和创新思维。
  (三)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学生能力达成度的评价
  岩浆岩岩石学成绩评定是以期末试卷的分数和平时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考核,且期末试卷的分数占总成绩比重在70%左右,试卷题型主要为概念性的名词解释、填空与简答。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考试前的突击复习来应对课程考核。但实际上最终的课程成绩很大程度上仅仅反映了学生对表层次的概念、理论的掌握程度,却无法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少学生在工作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要求,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具体的问题当中[4]。
  二、“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亟须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适应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
  (一)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虽然普遍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授课,但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因此,最根本的教学方式变革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产出为导向,积极开展研讨式教学[5],即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与现代启发式教学相融合,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注重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教师在课前制作教学方案过程中,必须预先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明确每一节课讲授的知识点、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提供阅读材料或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提前了解本章节学习的目的,基础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节课时间介绍主要知识点,并预留一节课开展课堂师生研讨活动,研讨主题主要来源于课前的阅读材料,形式上包括制作多媒体、学生分组问答交流、教师点评总结归纳等;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发布相关思考题或读书任务,并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反馈给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组织使得学生在参与互助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得到实践活动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内容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是和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的12项基本要求一一对应的,而每项毕业要求均由多门课程共同支撑。岩浆岩岩石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支撑了认证标准1(工程知识)和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毕业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比较欠缺,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我国工程教育的短板[4,5]。值得指出的是,“岩浆岩岩石学”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能让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根据这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可做如下调整:其一,重视实际案例分析,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结合岩浆岩相关的矿床实例(比如花岗岩型铀矿床)科学、工程问题进行讲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自身的最新科研工作,介绍研究方法和思路。其二,将理论与野外实际及时结合,巩固教学效果。积极开展实践课程的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讓课堂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动手能力。
  (三)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目前,“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上课出勤、课堂表现占10%,作业和实验报告成绩占2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理论知识考试占50%,实验考核占20%)组成。由于这种成绩构成中期末成绩占比较大,部分学生习惯性地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忽视了平时的知识积累,也不参与课堂活动,完全脱离了工程教育的基本理念。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认为“岩浆岩岩石学”课程考核应当全面反映学生各个学习过程的成果,其考核评价体系可以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课前提问(占5%)、课内研讨(占15%)、课后作业(占10%)、实验过程(包括实验预习、过程抽查和报告,占20%)、期末考试(占20%)、课程论文(占30%)。这样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且课程论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具体的科学问题,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效果评价内容的转变使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得到全面考核,并将能力达成的评价与课程成绩联系起来,最终达成课程目标。
  三、结束语
  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优化教学内容及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提高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目标达成度,探索出一套能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培养质量的“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金思丁.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18,(8):96-98.
  [2]范存辉,陈伟,胡明.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构造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1):88-89.
  [3]胡忠贵,胡明毅,张尚峰,胡光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层序地层学》课程教学改革——以长江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210.
  [4]晁会霞,杨兴科,焦建刚,闫海卿,姜修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矿床学教学改革探讨——以长安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8,(8):82-84.
  [5]刘媛媛,王巧焕,马文洁,陈功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92-19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089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