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针对现阶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和学生“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高中化学;创设情境;价值观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素质教育包含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个人学习和发展所必备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成长有帮助。
  一、 传统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用“满堂灌”、接受学习、题海战术的方式达到应试教育考试的目的。教师把一堂课四十分钟备得非常“充实”,唯恐时间不够用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还要占用学生的下课时间。教师自己成了一堂课真正的主角,好像只有这样心里才踏实。其实,这样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老师教得非常费劲,同时学生学得也很辛苦,而且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信心,教师在不经意间还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 学生“接受学习”的观念根深蒂固
  师生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课上只知道记笔记、被提问,课后主要任务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一天的学习任务就算结束了。学生既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更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自然也不懂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
  (一)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因此,老师应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多角度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1. 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才能让学生有真实感和亲切感,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在高中化学的第一堂课中,跟学生介绍衣、食、住、行、航空航天等生活和科学中的化学。在化学必修1第四章SO2、NO2的教学中,采取一份学生熟悉的广州几所中学近期的空气质量评估报告作为引入,学生感受到其贴近自己的生活,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近期北京、南京等几大城市“灰霾天气”,并解释“灰霾天气”的出现是由于人们所关注的“PM2.5”所造成的。PM2.5会携带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包括S、N的氧化物等有毒物质),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危害人体的健康。由于这种引入情境的创设涉及学生所关注的,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容易勾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 创设实验研究情境,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
  比如,在“氯水的漂白性”教学中,教师演示氯水使红色纸条褪色,此时学生好奇的心理早就冒出了“为什么?到底是什么物质导致红色纸条褪色?”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动手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氯水成分,学生不难提出四种假设:a. Cl2使得红色纸条褪色;b. H2O使得红色纸条褪色;c. HCl使得红色纸条褪色;d. HClO使得红色纸条褪色。并由学生讨论设计验证方案:a. 把干燥的红色纸条放入装有Cl2的集气瓶中;b. 把红色纸条放入水中;c. 把红色纸条放入盐酸中;d. 把红色纸条放入氯水中。最终由学生推出:氯水中仅有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
  在这个教学片段的设计中,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创设实验研究情境,使实验探究成为学生突破重、难点的途径和方法。
  (二)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化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一堂化学课上,教师提问:“你对化学有什么认识?”很快有学生回答:“三聚氰胺、环境污染、瘦肉精、防腐剂……”,也许由于受网络、电视等的影响,学生使用了很多的贬义词。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非常有必要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全方位的视野,使他们体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对社会发展、对自然的重大意义,从而关注思考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各类型社会问题。
  比如,在卤族元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加碘食盐”的作用,并及时灌输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热爱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一次学生组织的“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团队活动中,学生已经能把已学的化学知识渗透到自己的观点里。有的学生说起:“塑料制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废弃塑料的不当处理却给地球的自然环境带来沉重的生态压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能够多次使用的环保袋等等”。还有的学生谈道:“废弃电池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质,我们不应该随意丢弃,而要加强垃圾的分类意识以及废物利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不能在享受工业发展给生活便利的同时,一味地抱怨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而要正确评价化学在人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说,需要避免环境污染,增强环保观念,要解决这些源于化学的问题,终究还是离不开化学。另外教师应及时表揚学生对于环境的关注,鼓励学生学好知识,为环境污染的治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为今后自主学习化学知识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三)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体会自主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信任学生,时间方面要适当留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环节当中。   在化学选修5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别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将该环节设计成先给足时间由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在教材中、在和同学之间的讨论中寻求答案。再请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然后由其他同学提出疑问,最终完成不同类别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在乙酸乙酯合成线路的教学中,先由学生自己运用有机物之间转化关系设计合成线路,教师分别请两位同学在班上分别分享班上同学写得最多的两种合成线路:一种是从原料出发到中间体的合成,最终到目标产物的合成。另外一种是从目标产物出发,倒推回中间体和基础原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先自己寻找答案,然后再相互讨论和分享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在有机物之间转化关系中,学生有提出疑问;苯的同系物为什么没有在关系图中列出来?马上就有同学想到是因为苯的同系物由苯环和烷基两部分构成,苯环的性质与苯类似、苯环上的烷基化学性质与烷烃类似,所以不用重复列出。
  在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可以先公布答案,由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自己进行错题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学生讨论情况,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小组讨论。这样,不但可以知道学生的思路,还可以真正收集到他们的问题所在。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都有提问时间,其他小组的同学们可以帮忙回答,教师只是在旁边作必要的指导,最后只需要把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重要的问题拿出来讲。这样的课堂,学生容易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比教师满堂讲更有效率。
  (四)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知识分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不论新知识多么深邃难懂,都要从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推导、演化而来。因此,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充分利用分类等的方法通过对一种物质性质的学习,掌握同类物质共有的性质。
  比如,在化学必修1第四章SO2、SO3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对已学的CO2进行分类——酸性氧化物,然后依据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紧接着提示学生,陌生的SO2也属于酸性氧化物,对于其化学性质的推导交由学生自己解决。同样的方法,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SO3的性质。
  再比如,在必修2第一章《元素周期表》——卤族元素的教学中,老师也可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在已学碱金属元素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掌握的“结构决定性质”分析元素性质的基本方法。从而,学生能够很轻松地通过认真观察课本第7页《学与问》中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推导出同主族卤族元素化学性质上的共同之处和递变规律。
  三、 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不应该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要尽量做到少讲、精讲。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让学生尝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过程,也許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一定能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才会是一个高效率的课堂;只要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就可以不断积累新知识。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1(2).
  [2]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学科教育,1998(4).
  [4]姚国平.精选教学素材——创设问题情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0).
  [5]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杨超,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26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