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可视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微课的定义研究
   经过对微课各种定义的研究,笔者认为无论中西方,下定义最好的方法是拆字,微课就是“微”+“课”。“微”相对于“大”而言,一定是比传统的课程时间短,至于到底多长时间合适,要根据大脑的学习习惯,不同形式的微课有不同的时长。“课”较好理解,有用的、给了新知识的,就叫“课”。因此,我们认为微课是指用“简”“短”的形式承载“有用的”“新的”内容,可以传播一点知识,也可以传授一项技能,也可以解决一个问题。和传统的课程讲究系统性、结构性相比,微课更看重的是针对性,聚焦一个群体、一个任务或一个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内容,便于学生选择适配的主题或想学的节点进行快速学习。
  二、微课的特征研究
   (一)“微”的特征
  “微”的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短”;二是“简”。说到短,有人说微课不超过18分钟(TED的标准),有人说不超过8分钟(鲍勃·派克定义的课堂注意力转换时长)。确定微课到底多长合适,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虑微课的内容、形式,毕竟,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学习习惯不同,注意力集中的时限也不一样。例如,如果是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收银系统进行收银等操作性的内容,这种在电脑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学习和操作的方式,较之手机的触屏更加精细、清晰,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类微课,以5~15分钟为宜。但如果是移动自学的视频、动画、H5、图文、图片等目前最为流行的形式,这类微课以5分钟之内为宜。
  再看简。简,意味着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能学完微课的内容,而且能学会。这就要求微课的选题独立,内容简明。就像小说,如果能在一个较短的篇幅内完整地展示一个故事,让读者容易形成记忆。只有符合选题独立、内容简明的标准,微课才能“微”而不泛、“微”而不断,才能实现“微”言大义、“微”而易学。所以简不是“剪”,不是通过粗暴的剪切和阉割将大量的内容变“微”;简也不是“尖”,不是通过直接的浓缩和概括将复杂的内容变“微”。简是“拣”,挑选适合微课的主题进行开发;简是“减”,选择必须要讲的、最有价值的内容纳入微课;简是“建”,将复杂的内容整理清晰、组织有序,让学生学起来简单。
  (二)“课”的特征
  “课”的特征关键在于两点:一是针对应用;二是引用新知。
  针对应用,要求微课必须有的放矢,能连接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个人的实际问题。微课只有针对学生需求解决学习实际问题,才有存在和开发的价值。比如《门店运营实务》课程中,关于门店业态和门店职业岗位认知的话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开发成微课的必要,因为这些知识的容量大,没有聚焦在一个任务或一个实际的问题上,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学了也难以应用。
  引入新知,要求微课必须言之有物,在短时间内呈现足够多的“干货”。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的引导方法可以“微”,呈现形式可以“微”,但最不能微的就是内容。如果没有为学生提供他们原本不知道或不明确的“新知”,说的都是人尽皆知的内容,那么微课就没有存在和開发的价值。
  综上所述,微课的开发应符合“简”“短”“用”“新”的特征,只有符合这些特征的微课,才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三、微课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一)拆解课程,规划微课体系
  很多人质疑微课,这种碎片化、松散型的模式破坏了学习的完整性,让学生形成“快餐式学习”的心理。实际上,微课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只要我们能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既从形式设计上尊重其学习习惯,让微课“微”起来,更要从内容规划上尊重其学习需求,让微课微而不碎,微而不散。好的微课虽然微,却不是直接粗暴的碎、随心所欲的散,而是要基于学生必须掌握的重难点或学生遇到的学习痛点进行规划,然后进行组合,从而形成系列的微课资源。
   对于大多数微课的开发者来说,接到的第一个微课开发任务,往往并不是从零开始,而是将原有的课程化整为零。课程的拆解看上去很容易,按目录划分成一节一节就行了,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微课不应该是一集集未完待续的连续剧,而是一部部简短独立的微电影。拆课程有三种方法,分别是“拆知识”“拆技能”“拆问题”。
  
  举个例子,“门店运营”是一个大的学习主题,我们可以用方法一“拆知识”,即拆解与门店运营相关的知识点:包括门店投资分析、门店选址、门店命名、门店注册等,我们从小到大的课程目录,都是拆知识的方法;也可以用方法二“拆技能”,即拆解与门店运营相关的技能点:包括商品的进货作业、标价作业、陈列作业、理货作业、盘点作业、收银作业等环节;也可以用方法三“拆问题”,即从应用情境出发,先放下原来课程的结构,从学生中发掘并列举所有与这一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包括拆典型问题和拆实用招数:比如“顾客无理骂人能否公然对抗?”这是典型问题;“如何让顾客成为你的回头客”,这是实用招数……这些问题,有一些可能在原课程框架之中,有一些则未必能用原课程的单个章节做出解答;有一些可能在原课程的内容中能找到答案,有一些则可能超出原课程的范畴。
   当然,这三种方法,很多时候不是单独使用,而是组合使用的。建议拆解课程时,要判断其主要内容是知识点还是技能点,还是与这一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我们要按照原来的课程框架选择对应的方法进行拆解。拆解之后,我们还需要将拆出的主题一一列出。以《门店运营实务》课程为例,我们选定了一系列的微课主题形成了该课程的微课体系(见表1)。
   (二)精炼内容,提取“干货”
   在微课体系梳理出来以后,每一个主题的微课的知识容量都比较大,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呈现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就要精炼微课内容,即让微课只说“干货”。那么什么样的内容才能被称为“干货”呢?笔者认为,所谓的“干货”就是学生之前不知道的或知道得不全面、学了能做到、做了有效果的内容。如“产品介绍”的话题中,“什么是FABE销售法则?”“如何利用FABE销售法则推销产品?”是学生不知道的内容,这种方法又是学生学了能做到的,做了马上有效果的内容,因此,以上内容就是产品介绍的“干货”。    (三)设计呈现形式,善用比、例、图
   若要微课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最有用的内容,成为易学习、易记忆的“干货”,那么我们需要收集案例、资料、数据等素材,并对素材精心雕琢,设计素材的呈现形式,这样,微课才能深入浅出,达到“秒懂”的效果。那么“干货”如何呈现才能深入浅出呢?(见表2)笔者认为善用比(类比、对比)、例(举例、示例)、图(图片、视频)的方法就能让“干货”深入浅出。
  
  四、微课在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价值分析研究
  (一)支持实时学习,大大降低教学成本
   所谓支持实时学习,就是在学习者刚好需要的时候,微课及时提供恰到好处的学习指导方法。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先授课后应用的模式,学习可以在课堂以外的场所完成,实现学用合一。比如笔者开发的微课《商品盘点作业流程》,教师可以不用在课堂进行现场授课,学生只需要在实训轮岗前通过手机端打开该微课进行实时学习,学习后马上就能进行商品盘点的岗位操作。有了微课这样的实时学习支持,不仅有了更高的学习性价比,还能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可视化,让每位遇到类似需求的学生,哪怕是新生,都能来之即用、实时学习、快速习得,解决了师资不足的“燃眉之急”,分散了集中学习的压力,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成本。
   (二)激发学生的學习热情,提升学习成绩
   教学要从学生的爱好和学习的需求着手,才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升教学的质量。通过在《门店运营实务》课程中运用“微课”,学生能够在课后参照视频中的内容进行门店运营的岗位技能实操,通过不断的自我练习、反复练习,学生就能够更有效地消化所学到的技能。与此同时,学生不再受到教室、实训室的空间约束和任何纪律的约束,自然不再对门店运营的教学有抵触情绪,其理论考试成绩大有进步,实践操作成绩突飞猛进。
   (三)给老师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
   老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融入了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是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的结合。老师在制作“微课”的历程中,扮演着编导、演员等多重角色。这就需要老师持续为自身充电,除了专业知识,还需注意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持续进行知识的储备,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老师还要进行跨校、跨学科的合作和沟通,让企业介入到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学到知识后能够在企业中充分发挥自身所学到的本事。
   综上所述,老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对自身进行知识的补充,并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如此才能将“微课”运用到实践中,使之成为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辅用具,从而让学生的营销课程的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先进的教学方法接轨,并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责任编辑 陈春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19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