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劳动教育教师师德修炼的实践案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为人师表的“四项基本原则”。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实践中做一名好老师。因此探索劳动教育教师师德修炼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摆准位子,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有劳动就有劳动教育,它是人一辈子的教育,不是一时一事的教育。劳动教育的多维性指的是它的培养目标的多维,主要有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七方面的培养目标。
   作为劳动教育教师在劳动实践中加强师德修炼,要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准确理解劳动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实践属性,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二、立好柱子,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劳动教育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围绕劳动教育体系的关键点,加快建设完善,把四梁八柱立起来,目標树起来,课时定下来,内容选出来,评价硬起来。
   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劳动技校的教师们带领学生挥锄整地、挑粪施肥,在田间地头日晒雨淋。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他们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各种农耕技术,让学生切身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学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基本建立了适合城市中学生进行一周学农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学校开设的各种劳动实践课,如无土栽培技术实践、除草、挑人粪尿淋作物、植树、锄地整地、捕捉害虫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劳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农药、化肥的污染,水土流失的原理、水资源的浪费、保护耕地等知识,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各科知识,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搭实台子,重视应用和操作, 引导学生亲历实践体验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因此,劳动教育教师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善于捕捉机会,注意把学生引出课堂,将教育融于生活,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
   学生是“实践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学生对校园各种生物实践活动内容的兴趣,要营造积极的学习心态,通过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与实践活动,去掌握基本的科学考察技能和科学方法,提高发现问题、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能力。学科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学科知识的源泉,理解学科知识的基础,也是验证和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劳动教育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实验、野外考察等,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些实验与操作的技能也是学生生物课程中一些实验所需要的相关技能,可通过学农实践得到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自然能得到提高。
   搭实台子,重视应用和操作, 引导学生亲历实践体验,劳动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更好的提升,在实践中修炼师德。
  四、探索路子,不断探索体现实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文化积淀,不断探索体现实效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舆论氛围,让劳动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广。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入新课程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情景导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实践体验——理性反思”的教学新模式,充分体现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利用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的促进作用,立德树人。
   我们特别注重利用学农这种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情境,在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从而发展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价值观。
   责任编辑 龙建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