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言语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这对小学语文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就新增了文言文的篇目,小学阶段的文言文虽然数量不多,只有14篇,但它却是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四年级上册安排了两篇文言文,分别是《精卫填海》和《王戎不取道旁李》。下面就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为例,谈谈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一、指导朗读,熟读感悟
  学生学习的三册统编版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字数比较少,均在50字以内,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是一件比较难的任务。中国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人在诵读文章时,语意已尽的地方停顿,为“句”,语意未尽须停顿的地方为“读”,相当于我们现代白话文书面语上用的句号和逗号。句读,是学生朗读和理解内容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如:范读、个别读、合作读、赛读等,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语速,读好句读。
  如在《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學中,教师让学生借助教材的注音,尝试自主读准字音,特别是“戎”“诸”“竞”的字音,要给予特别指导。教师鼓励学生采用试读、同伴互读、个别读、小组读等形式,把文言文的字音读准,读正确。接着,教师示范朗读文言文,让学生边听老师范读,边划出句读,学生再自主练习,把握好读文言文的语速,努力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流畅。学生经过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不仅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还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指导方法,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意思的方法很多,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如结合注释和插图、联系上下文、根据生活经验、查阅工具书、请教他人理解句意等。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多运用、多实践,逐步掌握并形成一定的能力。
  《王戎不取道旁李》一文浅显易懂,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并不难。教师主要是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言文意思,方法可以多样,不局限于某一种方法。
  对于文言文中简单且易理解的字词,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自主学习,如“尝”“信然”的意思,学生通过原文与注释对照,很快就知道,它们的意思分别是“曾经”和“的确如此”。
  而对于一些古今意思差别大的或指代词等,则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如“竞走”中的“走”字的理解,与现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守株待兔》的“兔走触株”的“走”,意思是“奔跑”,再引导学生联系文中的句子“诸儿竞走取之”,就可以知道“走”的意思为“跑”。教师可以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差别入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告诉学生现代汉语中“走”是“行”的意思,“行走”一词由此而来。
  统编版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插图具有帮助理解课文的重要作用,《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的插图虽然不多,只在课文左上角处画了因结满果子而低垂的李树枝画面,却非常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李树多子折枝”一句的意思。
  三、拓展阅读,升华主旨
  统编版教材倡导大量阅读,鼓励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计适度的迁移运用环节,让学生“学”而后“习”,获得能力的提升。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里面有一千多则文言文,有许多篇文言文是表现孩子的聪明才智的。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一两篇文言文,让学生运用课内学习的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如教师选取《杨氏之子》这篇文言文,让学生自己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当然教师还可以选取其他书目中表现古代小儿聪明才智的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如《曹冲称象》等,让学生在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部分,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习得“法”,并受到文化、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黄佳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26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