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蔺涛:寻回澄泥砚“风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绛州澄泥砚,辉煌千年。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然而,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20多年前,它不但“苏醒”过来获得重生,而且蓬勃出了比“前世”更为旺盛的生命力……1月10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新绛县龙兴镇王庄村的绛州澄泥砚文化园,见识了它的神工意匠。刚进门,就看到工人们分工明确,有的正在用竹刀将泥刻成砚状,有的用刀刻出图案,有的在进行烧制。
   “从采泥到加料,从雕刻到焙烧,每一步都要反复试验无数次。汾河边的泥土在这个时候似乎都有了个性,各显特色。加料成坯的过程要求更加严格,裂缝、走形已经司空见惯。烧砚,更是冒着危险在进行……”文化园的主人蔺涛介绍说。
   蔺涛出生在新绛县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光村。他的父亲是新绛县博物馆业务副馆长,对传统文化有着特殊的情怀,蔺涛从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长大,对传统文化的情愫好像一直就在他的血液里流动。
   1986年,蔺涛与父亲蔺永茂开始澄泥砚传统制作技艺的研制工作,经近10年摸索,上千次实验,从设计图纸、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窑炉设计、烧制等,每一道工序他们都动手实践,逐步熟练掌握各道工序的技术要领,在反反复复试验之后,终于摸索出一系列完整的工艺,出炉了三方堪称完美的“绛州澄泥砚”。至此,失传300多年的澄泥砚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如今澄泥砚的制作已不完全遵循古法。现在的工序是将采掘来的河泥放在一个绢制的箩中过滤,滤出极细的澄泥,再经过滤、揉泥、制坯、阴房晾干、雕刻、砂磨、入窑烧制、出窑、水磨等工序。一方砚从选泥到制成,需要一年半之久。成品率受季节、风力、密温、窑变等偶然因素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成品率在30%~40%之间。”蔺涛说。
   在恢复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蔺氏父子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他们创新研制出澄泥砚“石品”花纹,其纹理可与石砚相媲美,其色彩较之前更丰富,使澄泥砚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新的内涵。
   2000年,蔺涛带着绛州澄泥砚首次走出国门,参加新加坡举办的“春到河畔迎新年”文化活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2006年至今,绛州澄泥砚6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并被该组织永久收藏,成为运城、山西乃至中国的骄傲。
   蔺涛非常注重传统制砚台技艺的传承,如今,他已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工作团队,把自己的技藝倾囊相授给他的团队中成员。同时,他还多次出资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内各大院校进行深造,储备了大批澄泥砚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才。他说:“绛州澄泥砚不仅要做山西的宝贝,将来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的文化产业上,也要有一席之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64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