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信息化教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得到教学工作者的一致认可,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深度融合。由此看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二者的深度结合既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发展符合时代的潮流,让高中数学教学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有效融合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融合实践
  一、 將高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意义
  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深度融合对于学生、教师双方来讲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首先,高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会改变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就要保证教师能够及时地转变授课模式以及教学理念,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快速理解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解题的快感中持续累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信心,以此来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另外信息技术与课堂的融合还能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育改革标准》中对此有明确的要求,高中数学课堂上引进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一个数学问题开展深刻的讨论,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习惯。综上分析,新技术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将会对高中数学的课堂产生直接且积极的影响。
  (一)高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术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教学实践性
  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涉及了众多的虚数、几何、三角函数等新知识的概念、公理等,都较为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比初中有一定的难度,另外这些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都很强,学生一个知识点没学会很大程度会影响后续的学习。现代化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难题,帮助学生以及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像的绘制,将知识点通过图片或者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复杂、抽象的概念转换为直观的图形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学生能更快地理解、吸收知识,保证课堂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认为教师、教材、课堂就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性,教师通过黑板以及粉笔将教学上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教师的教学也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开展的;但实际的情况是面对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及生硬的教学课堂时,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接受知识很慢,课堂授课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计的水平。与信息技术结合的高中数学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转换为与生活贴合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生成教学重难点,为学生提供教学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分清主次、侧重,利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好方法,重建自信心。另外,信息技术与高中课堂的结合让教师意识到了课堂学习的主体要变为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等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
  (三)高中数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有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
  高中数学与之前数学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高中数学更加注重数学逻辑思维及方法的培养,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思想等多种学习方法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间接的影响。高中生不但要掌握知识的内容,还要搞清楚是如何推导出这些理论、公理,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数学的本质,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信息技术的引进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看清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思想以及逻辑思维,做到举一反三。
  二、 高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的具体实施
  (一)利用信息技术来降低数学解析的难度
  数学解析是教师和学生在高中数学阶段面临的难题。第一,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解决问题,直接导致正常备课时间缩短,间接导致课程质量下降。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难题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不能保证班级10%的学生能听懂,这样会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进度;第二,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的题目是学习程度很好的学生想要攻克的难关,教师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解答难题上就势必会忽略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进度,即使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解难题,面对过程复杂、晦涩难懂的公式,学生也会逐渐失去耐心,导致教学成果不明显,既耽误了时间,也没达到良好效果,得不偿失。但是引进信息技术后,解析难题的时间缩短了,教师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完成教学进度。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搜索难题,网络技术可以将多种解题方法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能够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也能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解题过程呈现给学生,这样既节约了课下解题时间,也缩短了课堂的讲解时间,教师能够将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体现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解析几何图形,如“点线面距离”等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图形转换为实际的图形,并呈现给学生,锻炼学生的立体感,帮他们节省构建图形的时间,缩短解题时间。
  (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师生互动
  启发性的教育手段摒弃了传统的直接给学生答案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抛出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学生得出的结论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就将启发性思维描述得很好,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传统教学的课堂中心是教师、教材以及黑板,这种教学课堂缺少了实践操作环节,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交流,教师的一言堂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衰退,遇到不会、不懂的问题也不敢提问,不敢对教师的教学提出疑问。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的垂直关系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课堂知识的重难点,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楼的影子随着太阳移动呈现出的变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教学楼影子所在的直线和教学楼所在的直线一直都是垂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比传统教学课堂多很多,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会对课堂教学效果带来很大的提升和改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情境,提高学生求知欲
  当代高中生思维处于密集的活跃状态,他们的思维会转化的较快,也容易联想到更多的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帮助教师创造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知识的海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本地区的气温变化情况以折线图的形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讨论折线变化趋势,然后再与函数的单调性变化知识结合起来,情景式课堂能够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出来,逐渐将求知欲转化为课堂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路可以跟着老师的指引。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情境教学方法目前已经进入了大部分的课堂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固有的特点就是知识点连接紧密、知识点抽象难懂,高中数学更是如此。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特定的情景,将数学知识转换为生活知识,将问题实际化,将课堂的重难点逐个击破,为学生的学习减压。在学習“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时,重难点一直都是参数的分类归纳,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一种情境:要想求得二次函数y=x2+ax在闭区间[-4,0]的最值需要哪些条件?随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构造出二次函数y=x2+ax的动态变化的图像,紧接着让学生感知通过改变参数的值来观察图像运动的轨迹以及图像变换规律,通过赋予参数a不同的值如-5,0,7等来观察在区间[-4,0]的最值。这个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实际的赋值计算将二次函数在区闭间上的最值问题这个难点攻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是帮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实际的操作和讨论还是学生自己完成的。
  三、 在进行高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确保教师的主导地位
  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师的影响很大,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将教材、黑板作为教学的主体。传统教育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显露出了很多的弊端,不利于课堂的开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结合会显著的改善教学水平。现代化的课堂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可能会受到挑战,学生可能会觉得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设备也可以学习,教师变成可有可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网络技术不是万能的,网络虽然为学习带来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但是网络中的知识很杂乱,无法辨别真假,无法区分好坏,所以它只能为教学提供辅助而不能替代教师的角色。
  (二)对教学节奏的把控,运用片段式的课件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最多的信息技术就是多媒体教学,其中PPT几乎是每位教师都会使用的技术。PPT里的内容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这样可以保证上课的效率,但有些教师没有按时对PPT里的内容进行更新,学生和教师就会局限在一个教学模式中,另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过分依赖课件,逐渐失去思考,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机械性的,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大。所以教师要定期更新可见的内容,增加新的知识或者案例,间断性的使用课件也会引导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帮助教师掌握课堂节奏。
  四、 结语
  素质教育的普及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其本身具备的严谨性、复杂化等特点加大了融合的难度,在引进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同时,对课堂的整体情况有大概的了解和计划,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整体性的评估,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或者教师讨论等形式做出改进,使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深度融合这一方式更好地助力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志良,王文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研究[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2017.
  [2]李洁.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5):123.
  作者简介:林春吉,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第八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5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