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提升研究生专业技能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兽医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的研究生要求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快速发展,社会对畜牧兽医高级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培养具有专业技能高层次应用型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尤为重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此方向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对提升研究生专业技能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实践基地;专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號:1674-9324(2019)05-0120-02
  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检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高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快速发展,社会对畜牧兽医高级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此方向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素质、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理想信念、关注科研成果及论文发表,忽视对研究生自身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和能力、思想品德的培养等,这些问题可能与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标定位不清晰,相关评价体系不完善,教育实践中未建立系统和全面的培养体系有关。因此,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探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破解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难题尤为重要。当前,首先需认识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专业学位持续发展和培养角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科研氛围,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的整体水平;其次是建立合作的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健全校内外的双导师制,构建双方相互信任、团结合作基地,强化教师团队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医学教学模式“兽医实践”是专业型研究生医学教育的重点,目前兽医实践研究生硕士论文涉及基础研究较多、专业实践研究较少,造成学生在学习结束时接触实践机会很少,对于毕业后将直接进入兽医实践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兽医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临床协作的综合学科,传统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仍采取以教师教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创新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兽医实践的分析能力、诊治能力的综合培训,这就要求动医学院校应为学生提供合作性教学及学习环境,发展学生的综合专业医学能力。因此,提倡建立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利用外部资源建立的基地平台,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高等农业院校应鼓励专业学位硕士生专业方向与校科研所(企)合作,建立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以此为平台重点把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就业教育良好结合,注重将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研究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找到专业能力的短板,进而在专业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弥补,从而切实提高研究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真正实现学以致用。在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要求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以及研究生导师的科研课题与实践基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力求建立实践固定项目,通过项目开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从而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应用能力。
  当前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创新,讲求实效,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机制。实践基地是培养单位为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建立的人才培养平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专业实践的主要场所,是产学结合的重要载体。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推动教育理念转变、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北京农学院积极推动建立校所(企)研究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深化研究生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形成以提高农业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素质与质量为目标、以支撑科技项目合作与研发为牵引,以落实协同创新、互惠共赢为根本,以研究所(企业)需求和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为畜牧业发展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开辟一条新途径。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单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建设相关课程、参与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建立产学有机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以基地建设为纽带,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文化传播等多元一体、互惠共赢的资源共享机制和合作平台。
  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立对我院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将起到重要作用,鉴于以上理由,基于我校已在大学生“实培项目”合作基础上,建立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模式,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
  1.注重创新培养模式,严格培养过程:首先建立实践基地在实践训练和学位论文等方面全程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合作,结合实践基地情况,制订研究生在基地培养实施细则,落实学生具体培养内容,加强培养过程合作督促工作,注重实践基地创新培养模式建立,采用阶段考核和终期考核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加强“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合作双方以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较高的人员担任导师,实践基地导师实践指导能力和水平都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校内外导师定期交流合作,共同参与指导构建合作的“双师型”模式,实现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3.建设创新教育模式培养机制:首先发挥合作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双方都参与到培养过程中,及时总结成果及评价培养质量,建立协同育人模式,探索联合培养及构建长效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研究生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培养需要多方面、多方位的设计,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促进研究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培养。因此,高等农业院校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开展行之有效的改革方式,以达到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姬红兵,李青山,王爽.以职业资格认证为牵引构建工程硕士实践能力培养体系[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8,37(1):20-25.
  [2]许云贺,张莉力,于洋,吴汉东,张振,王晶晶.应用型高校硕士研究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2017,(9):14-15.
  [3]高云,刘洋,郑曌,迟道才,高华.提升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1):28-34.
  [4]朱凌燕,黄霞,徐积兄,刘建英,等.医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初步探索[J].医教科研,2017,14(23):84-86.
  [5]吴晓敏,张强,宋运贤,查岭生,段永波,张海军.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实验应用型人才新培养模式的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6,33(3):12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68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