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重视核心素养全面性加深语文阅读深度摭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项小梅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核心素养内容,还应注意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度。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以核心素养教学为导向,灵活运用文本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模式,找准学生阅读薄弱点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深度
  语文是语言类学科,语文学习更加注重感性认识而非逻辑思维,对语言类学科的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古语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语言知识的不断积累、理解和应用是学好语文的前提。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主要从学生语言表达运用、思维发展和学习能力三个维度对语文教学提出相应目标与要求,也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明确指引。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注重从多个方面实施教学活动,未能深入挖掘教学的内涵,导致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记忆时间比较短,在遇到新问题时经常无从着手。以阅读思维训练为例,在教师带领下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文章结构及作者写作思路,但离开了教师的帮助,他们对新的文章进行分析的时候,却不知道以什么角度为切入点,这就是教学缺乏深度的表现。针对以上问题,教师不仅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全面性,更要挖掘教学活动的深度。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视核心素养全面性加深语文阅读深度进行探讨。
   一、注重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语言运用深度性
   语言能力是学生语言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学生所出现的语无伦次、表达不流畅、书写时候错误百出的现象都是语言能力薄弱的体现。从教学角度归因,是由于教师未能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构建起联系,学生课堂所学未能及时运用到生活之中,造成知识点的遗忘。部编版语文教材所选择的课文通常来源于生活,多涉及少年儿童形象或者童年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时,教师从三年级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怀揣对世界的好奇心阅读课文,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所描写的“鸟”。本文中非常经典的自然段是第四自然段:“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这个段落主要描写的是小鸟一系列的动作,教师并没有逐字逐句为学生分析段落意思,而是将其中的动词“冲、飞、衔、站、吞”重点标记出来,并用动画展示小鸟捕鱼的全过程,而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用教师提供的这些动词,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文章表达模式的学习,而是通过为学生提供素材的方式组织学生自我表达,训练学生表达的逻辑性与层次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跳出理论讲解的框架,随时随地将讲解的内容运用到实际演练中,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提高语言训练的密度和深度,使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掌握所学知识。语言表达的训练不需要完全按照课本模式开展,可以适当地加入情境化的元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
   二、注重学生思维中的弱点,增强思维模式深度性
   学生思维薄弱也是教学阻碍之一,因而思维训练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当前,很多学生都存在归纳概括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薄弱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这些方面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以文章概括训练为例,传统的语文阅读训练中,教师喜欢让学生寻找课文中的中心句,或者用一句话概括段落意思,这时候学生往往从课文中寻找已有的语句,或者将几句话进行组合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文本语言所限制,思考方式也容易受到作者思路的影响,始终跳不出文章框架。针对这个教学问题,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到段落中的关键词或者短语,然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关键词列举出来,再由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提示来完成核心思想的提炼,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五年级上册课文《新型玻璃》是篇说明文,文章框架清晰明了,很适用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该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将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之前已经训练过思维导图,因此学生自己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难度并不大。教师再通过点评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出学生的思维弱点,帮助学生加以改进。以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例,教师在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时,先指出了该图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可以看出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但缺点在于“吸热玻璃”说明方法描述是在下方,这与其他部分没有保持一致,会引起混乱,可以理清思维导图的分支。(篇幅所限,图略)
   三、注重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习模式深度性
   学习能力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该能力不仅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对学生學习习惯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但在课堂上开展一对一式的教学活动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效果并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发挥小组合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他们进行阅读活动,使学生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提高自我认知,相互学习优秀的学习方法,逐渐提高学习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分组是关键环节,通常教师有两种分组方式:一是将学生阅读能力按照低、中、高三个层次先划分,然后合理安排每个小组的人数,确保这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组内成员也可以互帮互助;二是将学生按照能力等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水平相当,这种分组模式考虑到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有助于日后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教学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小组来完成。例如,对文章中陌生词语的学习可以交由能力较弱的小组完成,对语句的鉴赏可以交由能力较强的小组完成,各个小组按照分工完成各自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分组合作需要保证分组的稳定性,可以每一个月或者一个半月调整一次小组构成,巩固小组合作的成果。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的全面性,还需要加深教学的深度。教师应在以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挖掘阅读课堂更深层次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广.小学语文深度学习:价值取向、核心特质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09).
  [2]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12).
  [3]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
  [4]王宾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教育,2019(20).
  [5]刘婷.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95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