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枯燥的教学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瑞涵 崔虹云 庞芳

  摘  要 以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第二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为例,通过运用Premiere Pro CC 2017软件二次开发中学物理实验视频资源,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课堂教学程序。根据物理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通过分析教材、学习者、物理实验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根据教学信息处理实验视频资源等步骤重新编排教学过程,充分展示如何运用软件处理实验视频以及实验视频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Premiere Pro CC 2017;中学物理;视频资源;光的粒子性;光电效应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077-04
  1 前言
  视频影像形式内容丰富多彩,能形象、具体地再现事物的特质、情形、过程,可以将小到原子分子、大到天体宇宙都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但是网络视频素材多种多样、形式纷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全面利用资源,因此,物理视频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对所选取的视频资源进行二次加工改造,使学生多方位、多渠道地感受课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1]。
  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七章第二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的内容,它由光电效应实验、规律解释、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康普顿效应以及光子的动量组成,内容相对较多,难度也较大。之所以这么编写教材,是想让学生对光子有更加全面的理解。爱因斯坦用量子化的知识来解释光电效應是科学转折的重大信号,所以光电效应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3 物理实验视频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光电效应实验不是简单易行的实验,一般的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足以开设这个实验。实验现象是金属板上有光电子溢出,电子溢出肉眼看不到,只能借助工具来放大实验现象,不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现象,所以需要教学媒体辅助去完成这节课的讲授。光电效应实验不是一个静态的实验,虽然文字和图片可以简单地描述这个实验,但利用教学实验视频资源可以让学生对这个实验有更清晰的理解,视频可以直观地反映整个实验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印象[2]。
  4 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处理视频资源
  教师根据本节课所选的内容在网上进行搜索,找到相关的实验视频资源进行加工和整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对象对视频二次整改。这里向读者介绍一种视频编辑软件Premiere Pro CC 2017,它可以导入和自由组合各种视频,并且提供了剪辑、采集、调色、美化音频、添加字幕、输出、DVD刻录等功能,是强大、可自定、非线性的编辑器,可满足教师创建高质量实验教学视频的要求。
  在所选视频中添加字幕  在所选视频中,教师利用软件功能对视频添加字幕或者关键字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视频内容,充分发挥物理实验视频资源的优势。
  如图1所示,本节课是实验导入,所选的视频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应用视频编辑软件任务栏里的字幕编辑器为视频插入“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几个关键字,简洁明了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如图2所示,在右侧字幕模式、属性、工具和动作等工具栏中,可以调整字幕大小、格式、字号和颜色等属性,根据需要调整字幕,效果如图3所示。
  截取所选视频  首先是视频截取,在工具栏中选中剃刀工具,在所要删除的部分前后进行裁剪,点击选中的部分进行删除即可,如图4、图5、图6所示。
  添加关键图片  本节课以光电效应实验为主,但视频中没有体现出实验说明相关内容(图7),因此,教师在第二视频中应以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为主,对视频进行二次整改。在找到相关图片后将图片导入资源库,并拖拽到相应帧数(图8)。双击图片进行图片编辑,点击图片之后出现效果控件对话框,点击对话框内的运动选项(图9),效果如图10所示。
  5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光的干涉,那么光的干涉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证明了光是一种波。
  教师:光既然是一种波,那光也应该具有衍射现象,哪个实验证明了光具有衍射现象呢?
  学生:小孔衍射、狭缝衍射和圆屏衍射。
  教师:我们也学习了光的偏振,那么通过该实验,我们又得出了光的什么结论呢?
  学生:光是一种横波。
  教师:在19世纪,麦克斯韦又通过一系列的理论说明光是一种电磁波,并建立了完善的电磁场理论。1887年,赫兹偶然间发现在高于某种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这一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
  学生:不知道。
  教师:想必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吧?本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习“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图11)。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实验导入】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赫兹是在偶然情况下发现了光电效应,那我们就通过实验器材简单地再现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实验。首先将电中性的锌板通过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与锌板平行的位置放有一个紫外线灯,紫外线灯先用灯罩罩住;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让锌板带上负电,验电器张开约30°;之后取下灯罩,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慢慢变小(图12)。
  教师提问:为什么验电器的张角会变小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表明锌板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失去电子,从而达到电中性。
  教师总结:在光的照射下,金属的电性质发生变化,这类由光引起的电性质变化我们称之为光电效应。   启发猜想:那如果改用其他的光(比如红光)去照射锌板会不会溢出电子呢?或者不用锌板,改用其他材料,还会有电子溢出吗?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猜想一定会有电子溢出,然而通过做实验,并没有电子溢出,与猜想相违背。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急于弄懂实验现象:为什么紫光可以照射出电子而红光不可以呢?
  第三环节: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刚才我们用简单的实验装置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只能用一种光去做实验,而要想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改进实验设备。由于这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光学实验,科学家们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得到许多重要的规律。
  让学生根据实验视频资源了解光电效应实验(图13),
  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小组自由讨论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驗装置,讲解实验原理,并向学生提出引导性问题:为什么要加正向电压?如果不加,电路中会有电流吗?保持光照条件不变,逐渐加大两极之间电压,分析会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存在饱和电流和遏止电压。教师总结: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电子数越多。
  教师进行引导性提问:对于刚才的实验,如果加入遏止电压后,再增大入射光强度,电路中会产生光电流吗?减弱光的强度,遏止电压会减小吗?教师解释相关现象,并引导学生看书得到相关概念:截止频率。
  教师给出结论:射出的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6 结语
  本节课的重点是光电效应实验,这个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实验只能在课堂上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并不能得出精确的结论,所以需要教师在网上寻找相关实验视频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整改。教学实践表明,这样可以改进传统教学的不足,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自主深入了解光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人类对事物认识的曲折性,学习物理学家思维的严谨性和细致的科学态度,并领悟科学研究道路上方向正确的重要性[3]。
  参考文献
  [1]刘树凡.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形式[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0(6):47-48.
  [2]姬鸣亚.对高中物理与信息化有效结合的探究[J].新课程,2013(12):1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课题项目:2017年佳木斯市社科重点课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培养”。
  作者:王瑞涵,汤原县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154700);崔虹云,通讯作者,佳木斯大学理学院物理系,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庞芳,佳木斯大学(154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35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