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协同育人视域下机械电子工程 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管志光 浦恩帅 苗秋华 司文慧

  摘  要 以山东交通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介绍协同育人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模式及产生的有益效果,并指出当前产学研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协同育人;创新型人才;产教融合;机械电子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23-0100-04
  1 前言
  中国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自2014年起,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国内外知名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鼓励企业通过自主立项并提供专项资金,资助高校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课程改革等,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着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018年上半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有952所高校与288家企业合作立项7377项,企业提供经费及软硬件支持约42.79亿元。2018年下半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中,共有374家企业支持项目16 151项,打造了多主体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良好生态。
  山东交通学院是“山东特色名校工程”重点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高校,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首批试点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以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理论为基础,以交通装备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应用和现代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在机械、交通、汽车等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通过学生对教学反馈和机电类企业单位走访,发现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创新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需要加强培养。而当前培养模式中缺少企业参与,不能做到多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也无法实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是校企双方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将资金、项目、技术等要素进行共享和重新组合的行为,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相契合,是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必然之路[1]。因此,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有利于加快促进山东交通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 协同育人特点
  协同育人是教育部倡导的一种新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它通过推进政府、院校、行业和企业间的深度合作,把教学、生产、服务、应用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之间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培育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的教学科研团队,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2]。在协同育人推进过程中,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要树立开放合作、融合發展的观念,着力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在培养目标、教学保障、资源共享、管理运行等方面建立协同机制,实现多方共赢。因此,协同育人具有如下特点。
  协同性  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合作完成,产学研三方根据教育部要求和学校专业实际情况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学生培养过程的管理,且培养过程具有可追溯性,确保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应用性  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致力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可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和利用各种社会优质资源,有效缓解学校在实验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师资、实验设备等方面的不足,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共赢性  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式强调产学研协同,企业和科研院所需要参与教学、实习等学生培养环节。由于协同主体的多元化,各方利益诉求相异,这就要求各合作主体为了各自目的和目标,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培育人才,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的利益共同体,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3 山东交通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
  山东交通学院于2014年在原有机械电子工程方向的基础上成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并于2015年首次招生60人,2019年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就业率为100%。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目标定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在山东交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本科专业基础上,为适应我国机械电子工程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而开设的本科专业。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以力学、机械、电气、液压等理论为基础,以路、海、空、轨交通装备制造业中机电一体化应用和现代工程机械控制技术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在机械、交通、汽车等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师、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工程师、机电产品检测工程师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但原有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还存在如下问题:
  1)无企业、科研院所参与讨论制订培养方案,使现有培养方案与实际企业需求有脱节;
  2)实践、实习环节执行力度不够,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3)学生参与教师、企业和科研院所项目较少,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迅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因此,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平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坚持“立足交通、突出特色、强化素能”的办学方针,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推进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实现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面向市场需求,成立产学研用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审定培养方案及课程质量标准,形成专兼结合的校企双导师教师队伍。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办出交通特色”的工作思路,突出专业特色与企业需求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融合的办学理念,构建以学习产出为导向、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走出一条以“产”为方向、“学”为基础、“研”为纽带、“用”为目的的培养路径,最终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就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最新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拓扑图如图1所示。   本次修订培养方案搭建了以“通识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实践教育平台”为基础,由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美学美育模块等组成的理论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该方案体系达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的。本培养方案较原方案有如下特点:
  1)加入新工科課程,如人工智能基础、增材制造技术
  等;
  2)加入创新创业课程,如机械创新创业基础、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等;
  3)加入美育课程,如艺术导论、戏曲鉴赏等;
  4)加入工程认证课程,如企业与项目管理、热工基础
  等;
  5)加入与企业需求联系紧密的课程,如PLC技术及应用、组态软件应用等;
  6)压缩较多专业课程学时,增加通识课程学时。
  4 人才培养效果
  通过本次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兴趣有了极大提高。本年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师申报各类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PLC技术及应用”等两门课程的慕课,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五项。本培养方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和学生大赛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先后获得各类国家、省级大赛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20余项,取得较好的效果。2019年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共有五名毕业生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所有选题均为企业在研项目或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5 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企业主体作用不明显  校企协同育人不仅聘请企业工程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来学校为学生上课或开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企业、科研院所参观学习,而且开展如专业建设、教材编写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更深入的合作。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协同模式和交流沟通平台,很多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并不深入。因此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校企协同育人经费主要依靠企业的支持和投入,但企业很难得到合理的经济回报。而且在学生在企业实习或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会承担更多的风险和法律责任。因此,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等应在评价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方案,达到多方共赢[3-4]。
  6 结语
  本文在协同育人视域下对山东交通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探索,旨在优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并输出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新工程人才。通过不断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发挥效果,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石钧,肖华清.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8(1):
  144-146.
  [2]韦杰,黄英姿.基于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6):203-205.
  [3]房三虎,张永亮,谢青梅.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4):
  219-222.
  [4]吴奇,李瑞娟,金文,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刍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9):247-250.
  项目来源: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金编号:201801294007);山东交通学院“对接‘十强产业、人工智能+’试点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基金编号:2018ZD03),“对接‘十强产业、人工智能+’试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基金编号:2018ZD04),“新旧动能转换视角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金编号:2018YB15)。
  作者:管志光,山东交通学院工程机械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电信号检测与诊断;浦恩帅,苏州博达特机电科技有限
  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与智能控制(215313);苗秋华、司文慧,山东交通学院工程机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自动控制(2503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04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