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程类专业“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程春 张红延

  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采用校内学习的方式,实践性教学较少,合作企业的参与度不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得工程类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较快得到认可。与之相应,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工程类专业人才,是职业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经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对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
   校企合作模式虽然已在职业院校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校企合作的成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为行业、产业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在“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下,企业和学校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过程,把教学场地转移到生产车间,学院和企业互通有无,校企双方共建专业、共担课程、共编教材、共享资源,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产”从静态层面理解,一般是指产业或企业;从动态层面理解,就是企业的生产过程或生产活动,即产的任务是“生产以及与生产紧密结合的研发工作和人才培养培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指产业;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与生产活动。这一环节落实到校企合作,就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可供学生练习技能的生产环境。
   “学”一是指学校,二是指学术界或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机构,三是指学校内部的教学或学习活动。“学”有不同的任务,包括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与师资力量提升等。在这里主要是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二级学院,构建可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教学环境。
   “研”一方面是指科研机构,包括社会上的研究院、研究所和其他研究性学术机构;另一方面是指促使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实现知识创新。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研”具体是指校企共建研究院,构建能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环境。
   “创”是指创新、创业。“创”的任务是使企业直接参与“产学研”全过程,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通过校企共建众创空间,可以构建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新思维的环境。
   具体说来,“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是指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将教学、生产与科研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创业和实践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将传统的学校教育改造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模式,学生在这个模式中需承担四个不同角色,系统学习四项相对独立又协同开放的内容,同时接受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研究院研究员、众创空间的企业家等“四导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衔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不足,学生实践能力较弱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是传统培养模式下工程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时间是教师进行操作,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不多。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实验课程内容多依附于理论课程,大多局限于验证原理以及帮助学生熟悉基本操作步骤,这样使得学生在实验思路、自主设计、实操技术、实验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难以得到迅速提升。
   (二)校企合作不紧密,合作育人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工科院校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从整体来看,校企合作依然不够紧密。由于市场竞争压力和企业技术保密等因素,企业参与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提供充足的实习岗位和工程实践训练场所,再加上部分职业院校的重视度不够,未能从学校层面全力推进校企合作,导致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脱节,未能把产业对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融入学生培养过程。
   三、“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分析
   在“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中,“产”是基础,学校要基于生产办产业、办专业。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建立研究院,通过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开发服务,同时也将企业的技术和生产工艺等融入教学过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智能制造类专业的“产学研创”四位一体模式
   1.智能工厂之“产”
   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为了将更多的“中国制造”及其因素融入转型中的产业、企业,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建立了现代化智能工厂。智能工厂把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教学环境融为一体,创新了教学方法。教师在现场教,学生在现场学,教学效果显著。同时,这也为教师的科研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2.智能工程学院之“学”
   按照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办学思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上海明匠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共建智能工程学院。校企双方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入合作,让学生学习到企业岗位最需要的专业知识,掌握岗位必备技能,毕业后可以高质量就业。
   3.智能研究中心之“研”
   河南工业智能云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开展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创新和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研究的科研实体。智能研究中心集聚了教师、学生和企业技术人员,实现了学习和应用的统一,知识和能力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解决了校企双方的共同需求,直接打通了“产学研创”的全产业链,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生产和教学,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學内容,实现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    4.机器人创新团队之“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智能工程学院顺应潮流成立了机器人创新团队。该团队依托格斗机器人大赛、机器人舞蹈大赛等赛项,联合设计学院等师生团队对机器人进行外观设计和程序设计,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在备赛和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二)电气类专业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改革
   电气工程学院是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与河南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原电子工程系为基础,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合作共建的混合所有制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由学校提供教学场地,企业提供专业设备、工程师及其他方面的人、财、物等资源。学院的发展由校企双方共同决定。
   在“产”与“学”方面,电气工程学院根据产业发展设置专业,专业建设由企业(龙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行业(国家电网河南各级分公司等)作为支撑,师资队伍由学院教师、企业技师和工程师、研究院研究员、众创空间的创业指导师组成,切实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电气工程学院依据产业发展需求规划专业建设方向,根据行业和企业标准制定标准,企业专家从行业和行业标准中提取教学因子,教师团队将教学因子融入教学过程。利用企业的车间教室、车间实验室等生产性、体验性场景,将教师变成工程师,学生变成企业员工,在真实工作环境和生产项目中进行生产性教学实践。
   在“研”与“创”方面,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了龙翔电力研究院和龙翔众创空间,通过研究院将电力行业企业具体的生产实践、工程项目作为项目申报和科研跟踪的来源,为企业解决实际需求,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
   四、“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分析
   (一)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
   “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把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此作为培养重点,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同时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两年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师生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智能电梯装调与维护”“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第九届蓝桥杯Java程序设计个人赛”“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等赛项,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均代表河南省参加国家级比赛。智能工程学院的机器人创新团队在机器人竞赛中荣获两项冠军。这些竞赛不仅检验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效果,也验证了“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实际培养效果及成绩。
   (二)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在“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工程师携手工作,实时切磋和交流知识技能,共同解决专业难点,通过教学相长,使得专业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的教师团队荣获首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在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两支教师参赛队均获得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增加了企业效益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受益,学校受益,还要让企业受益。众多与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开展合作的企业通过双方的努力,增加了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影响力,部分企业已经成为业内领头羊。近十年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企业直接能用的技术人才和产业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不少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有很多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各类高素质人才,而“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则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找到了合适的发展途径。“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不仅创新了校企合作的形式,也丰富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对职业院校工程类专业人才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9年度一般课题项目“高等职业院校工程类专业‘产学研创’协同育人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2019〕-JKGHYB-0459);河南机电职业学院2019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下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GC1921)阶段性成果】
  (责编  张德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2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