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中职学生入职适应的干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分析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中职学生入职适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中职院校60名高一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学生则采取18次团体心理辅导。使用《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两组学生在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对入职的适应情况变化,同时使用《团体活动效果评估表》评价两组学生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对团体活动的适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首次随访的入职适应情况和团体活动适应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入职适应情况和团体活动适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对入职以及团体活动的适应情况,从而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参与工作,推动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中职生; 入职适应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5-116-002
   适应能力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构建良好心态的过程,是指人与环境构建平衡状态的能力。中职学生从初中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职生在毕业之后需要尽快适应工作,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1]。中职生的年龄多在15~18岁,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容易产生青春期特有的心理问题,如容易感到孤独、依赖性强、在遇到问题之后容易受挫、意志力较弱等。很多中职生的入职适应能力较差,导致其在毕业之后无法就业[2]。因此中职院校需要重视心理适应教育,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帮助中职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尽快接受身份的转换。帮助中职生塑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对于中职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文章选取某中职院校60名高一学生进行研究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某中职院校60名高一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学生。60名学生的年龄为15~18岁,平均为(17.2±1.0)岁。
  1.2方法
   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学生则采取18次团体心理辅导,具体措施为:①通过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的方式开展团队心理辅导工作,团体辅导持续时间为30min,教师需要根据成员精心准备辅导内容以及各项环节,通过集体内部人际交往,从而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相互观察、相互学习,重新认识自我、探究自我和发展自我,寻求自己与他人共同发展的方式,学习别人身上的优点以及待人处世的方法,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能够让中职生更好地参与心理辅导工作,在活动中能够促使集体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达到相互帮助的目的,增进友谊与信任,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②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需要告知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帮助中职生进行心理调节;心理适应问题归根结底是自我矛盾与冲突,需要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从而实现自我调整;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心得,从而提高团体辅导的效率。在分组过程中需要坚持随机分组的原则,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融合,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目前多数专业采取的实践教育模式,能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③通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指导中职生按照“择己所利,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的原则,解决好职业生涯中的“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尽早明确个人职业生涯目标,通过探索自我,选择较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发展领域,把握职业定位,保持平稳淡定的心态,跟随目标和理想的节奏,做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去奋斗。
  1.3观察指标
   使用《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比较两组学生在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对入职的适应情况变化,同时使用《团体活动效果评估表》评价两组学生首次随访与末次随访对团体活动的适应情况。《中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适应情况越好。《团体活动效果评估表》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适应情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在首次随访的入职适应情况和团体活动适应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入职适应情况和团体活动适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2。
  3.討论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是在团队领导的指导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问题,通过特定的活动以及人际交往,相互启发和劝导,形成团体共识,从而改变成员的行为和观念,达到共同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改善成员的心理状况,对于轻微心理障碍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并且得到了学者与专家的认可和支持[3]。相比于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能够通过集体活动为成员模拟社会现实环境,团体活动就像是社会生活的缩影,成员可以在团体活动中进行观察和验证,从而解决自己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成员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和学习,从而获得帮助[4]。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将不同生活背景、性格特点的人结合起来,从而为每个人提供更多接纳他人以及学习人际交往的方式,尤其适合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重建对自我的理想认知。
   目前国外团体心理辅导起步早,发展快,已从学校发展到社会和家庭,覆盖面相当广。而我国团体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近些年发展迅速,尤其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领域,理论研究涉及范围颇广,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未形成系统。团体心理辅导如今最活跃的地方仍是高校,研究对象也多是面对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近年来涉及的领域开始逐渐增多,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从过去的自我成长、人际交往、情绪抑郁等主要领域,开始向网络依赖等崭新领域尝试探索,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主要涉猎的领域有自我概念、厌学心理、自信、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动机等领域,但多数还是偏向于发展性团体,治疗性团体辅导因为对团队领导者的要求比较高,数量还是较少,有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上则主要针对新生适应、人际关系、团队建设等,另外团体心理辅导的辅导模式较为单一,对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进行论证较少。    中职生处于职业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的学习,逐渐理清自己的能力、兴趣、特质、性格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职业探索,确定初步的职业目标,依据职业目标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断增强自我的职业竞争力。由此可见这一时期是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通过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证研究方式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设想添砖加瓦。本研究从生涯规划的角度出发强调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的重要性,通过文献整理和综述将国内外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理论融合,设计出一套比较适合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可以为将来后续研究提供理论线索,同时也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理论。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首次随访的入职适应情况和团体活动适应情况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末次随访时,观察组入职适应情况和团体活动适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对入职以及团体活动的适应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中职学生对其未来发展历程进行预想和计划,从而根据实际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高一阶段的中职学生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初阶段,对于未来职业选择存在较大的迷惑,因此容易出现困扰,因此在这一阶段为中职学生提供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以及心理辅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团体辅导能够根据高一中职学生开始之后的职业生涯设计相应的活动,同时结合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及工作能力选择合适的职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确定明确的方向。
   综上所述,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有效提高中职学生对入职以及团体活动的适应情况,从而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参与工作,推动中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系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8—2020年度立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ZYB273)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黄玮,孙春香.在心理活动中引领学生幸福成长——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2):89,99
  [2]吴宣军.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1-32
  [3]曹艳玲.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的有效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32(20):22-23
  [4]王永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6,42(A1):18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287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