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小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优化小学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着力引导学生爱阅读、多阅读,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道靓丽风景。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贴切、紧密联系的文章,阅读时教师需要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素养
   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改中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对小学生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勤加探索,转变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阅读,使学生愿意阅读,从而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既能培养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情感,又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人文性内容的理解与体验,从而获得积极的感悟。同时,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受到积极情感的熏陶,获得更好的思想启迪,享受审美、鉴赏的乐趣。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使人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与知识,帮助个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书籍是人类的良师益友,阅读能使人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位。教师可以通过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学习任何东西的前提都是要有兴趣,否则是很难坚持学习。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用新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设置悬念,让学生猜测,问问學生看到课题的第一想法是什么,想一想课文会讲什么内容。教师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象,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阅读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学生对语文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切不可掉以轻心,要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教师在以后阅读教学中耗费更少的精力和时间。当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不能分心,要专心投入阅读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感情,不懂的地方要提问。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让学生轻松阅读,效率更高。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生阅读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知识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相比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生的知识面和理解能力较弱,但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热情。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会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与知识素养。教师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从课本出发,让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的思想回到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教师在讲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分别进行朗诵,然后让每个学生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家庭生活和同学们说一说,与课本中的小女孩的经历相比较一下,让学生们感受到课文中小女孩生活的苦难和不易,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心,表达出他们对小女孩的爱,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让他们学会珍惜与感恩,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感恩父母家人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继续写一写关于这篇文章的感受,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巩固学生对课本的熟悉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主要是教学生会学习,会阅读和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课外阅读,让学生积极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量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见,还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师对课堂氛围的创设
  小学阅读课堂中的氛围的创设与教师有极大的联系,教师要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上课前教师可以采用与众不同的的开场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投入到课堂上来,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导入语,可以选择优美的语言调整课堂上的氛围。可以利用小学生的爱好兴趣、性格特点等,设置一些小故事,还可以读一些有关的美文,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接触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有些文章是关于祖国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有关祖国的歌曲让学生听,内容一定要积极向上,可以让小学生听了心里愉快,课堂氛围更好。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很关键,表情、动作等各方面都是需要教师做到投入,可以感染到学生,将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教师在课堂上从开头到整个课堂结束,都要认真准备并专心去对待,对课堂氛围的掌握有极大的作用,对教师自身也是一种提升,更是一种经验的积累。
  四、教师教学手段的运用
  1.培养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教师每天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可以慢慢积累词语,使语言的储备更加丰富。教师在课上让学生学习名人名言、成语,都是学生积累的基础,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慢慢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实践,再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把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全部吸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通过实践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充分锻炼学生的语感,阅读能力的基础就是语感,语感好的学生,对文章理解就很容易,阅读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种锻炼。有些小学生由于缺乏阅读而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经过教师系统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提升。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可以试着在说话时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课文中的排比句和比喻句等基本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在课上阅读之后进行练习,然后在生活中实践运用。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句子可以用在生活当中,体会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味道,促使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平时的生活当中。教师在课堂上正确的教学方法极其重要,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能清楚地表达自己。
  2.培养小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师对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当学生有了相应的表达能力之后,随着教师的教学不断加强,教师在生活中要给学生做榜样,课后与学生交流有关阅读的知识,使学生在各方面的文化素养更加浓厚。不仅课上要让学生阅读,也要侧重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随之语文素养也会不断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祖国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知道每一个民族有自己不同的特色与生活方式,不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个民族之间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家庭。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比较浅,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到国家的各个民族,还能知道各个国家优秀的人物,向他们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深化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要随着新教程的改革,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上课,给学生增加不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与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需要教师辛勤耕耘,在不断积累与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
  参考文献:
  [1]曾艺斌.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7,(05).
  [2] 许海.优化小学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1,(11).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借助微写作优化名著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19一36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史玉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43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