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任重道远。基于心理学理论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对当前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大学生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不协调、价值观念多元化、人际交往虚拟化等心理特点增加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提出通过协同发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加强思政教育。
  关键词:思政教育;心理学;因材施教;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2-0054-02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如何加强高校思政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探索的问题。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学科,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要重视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不断加强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及需求,改变传统“填鸭式”教育工作模式,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充分应用到学生思政工作中,增强思政教育工作效果。
  一、高校思政工作现状
  当前各地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政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开展教学,且呈现出力度不断加强的态势。大学生政治思想面貌总体表现积极向上,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定了正确的政治立场与路线,家国情怀浓烈。但因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人数增长、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等原因,高校思政工作面临很多挑战。
  (一)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建立一支立体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组织保证。根据教育部最新印发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应严格按照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不低于1∶350的师生比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自2010年高校扩招后,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要达到教育部的要求,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
  (二)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要求
  一是说教简单机械,“填鸭式”的课堂沉闷无聊,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课很少,且没有把实践作为考核内容,片面追求理论教学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学生真正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心理健康提升非常有限;二是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和把握,不能根据实际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高高在上的姿态和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1];三是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依然存在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很多教师虽然已经从板书转换为PPT课件形式,但在教学中对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还不够充分。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特点给思政工作带来的挑战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18~24岁年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而大学时期又是青年走向成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期。
  (一)自我意识与认知能力不协调
  进入大学阶段,大学生远离家庭,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不再只是单纯地接受外来信息,开始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急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希望得到他人肯定,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因大学校园环境的限制,导致他们在生活阅历、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对事物的认知不准确、不全面,在思考问题时容易脱离实际。大学生这种自我意识的急速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是导致他们陷入迷茫的重要原因,同时學生自我意识的增强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价值观念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早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为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造成了信息冲击。同时由于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念尚不稳定,时常波动、迷茫,因此在互联网海量信息冲击下,他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甚至出现主流价值观模糊的现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这个阶段需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加强正向引导,帮助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人际交往虚拟化
  当代大学生率真热情、崇尚自由、追求独立,但同时也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张扬叛逆,在人际交往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自我封闭,拒绝与别人交往;自我迷失,失去学习的动力等。特别是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生活虚化了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由于缺乏自制力,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满足于虚拟世界带来的精神享受,而忽视了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导致人际交往障碍[2]。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建立新型健康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利用心理学知识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一)积极创新,协同发展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特点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3]。在网络信息冲击和学生复杂、多样的成长环境影响下,大学生思想信念多元而不稳定,思想政治个性化特征明显。心理学和思政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心理学知识学习研究,发挥心理学在思政教育中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更好结合。一方面,在思政课中可以更多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教学,比如开设专业的心理讲座,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加强积极心理体验;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注入思政内容,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心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促进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提高。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调节,可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提升抗挫力,增强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思政教育的目的。
  (二)因材施教,创新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准确把握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学生心理,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材”就是学生的特质,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思政教育内容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乐于理解和接受。比如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兴趣爱好,思政教育就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课程计划。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心理特点也有区别,一般可分为入学适应阶段、稳定发展阶段和准备就业阶段。适应阶段学生自我定位模糊,需要教师发挥积极引导作用;稳定发展阶段的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求,需要教师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准备就业阶段则需要教师提供更多就业指导,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此外,还可以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如利用首因效应,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南风效应”,特别关注特殊需求学生群体,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人文关怀;利用积极心理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积极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力。
  (三)学会倾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心理学理论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作独立的个体,相信学生拥有好的特质和巨大潜能;学会倾听,通过必要的心理学技巧让学生打开心扉,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会共情,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大学生成人意识的显著增强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引领者,还是学习伙伴和成长的领路人。在具体的思政教育教学中要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变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切实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杨楠.借用心理学方法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
  [2]高蕾.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2,(01):138-139.
  [3]顾莉娜.心理学在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38):253-254.
  Research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Psychology
  SONG Xiao-hua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Zhejiang 323000, China)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ocu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new circumstances.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y i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s problem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lik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growing self-consciousness and recognition development, diversified but unstable values, and the virtu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have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supposed to be enhanced from three aspects, name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or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ethod, establishment of new-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sychology; teach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ents' aptitud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20-02-13
  作者簡介:宋晓华(1992-),女(汉族),浙江松阳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新媒体与网络传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36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