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入诗话资源,助力古诗词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古诗词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将古代诗话引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不失为一种尝试。古代诗话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鉴赏诗词、提供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传承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其作为课堂教学导入资源,课堂深化解读资源和课堂拓展探究资源。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教学方法;诗话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的文化瑰宝,古典诗词以其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对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关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吟诵法、情境创设法、点拨法等。除了这些方法,将古代诗话素材引入高中古诗词教学也不失为一种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
  自诗词诞生之后,对诗词的评论也应运而生。这些诗词评论早在儒家的典籍当中就有所涉及,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随着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对诗词的评论也随之繁盛,钟嵘的《诗品》是诗话的滥觞,从宋代开始,大量的诗话论著纷纷涌现,如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严羽的《沧浪诗话》、葛立方的《韵语阳秋》等。此后,诗话词话作品连绵不绝,从未间断。古代诗话作品,有理论性较强的对诗歌的创作风格、美学的探讨,也有随笔式的发表对诗歌的见解、创作的逸闻趣事,其内容丰富驳杂,将其引入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拓宽学生的鉴赏视野,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方法和理论上的借鉴,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
  鉴于诗话对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分利用诗话资源推动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开展。
  一、将古代诗话素材作为课堂导入资源,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和思考
  在卷帙浩繁的古代诗话作品中,有些作品记述了诗词创作的轶事见闻,这些虽然不属于诗词评论,但与诗词的创作背景有关,属于知人论世的范畴。在诗词教学中,引用这些诗话素材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如在执教李白的《蜀道难》时,教师可以引入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所记载的一个故事:“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学生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李白有“谪仙”的称号,也知道了与《蜀道难》相关的逸闻,教师以此导入很容易引起学生阅读此诗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的作用除了激趣外还可以激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古代诗话作品,有许多对诗词优劣高低的评判,引入这些评价,再通过教师的引申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对杜甫的《登高》有这样的总体性评价:“通篇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当为古今七律第一。”教师在执教《登高》时,可以引入这则诗评作为课堂导入,然后进一步提问:“胡应麟认为这首诗古今七律第一,虽然有夸饰的成分,但这首诗肯定是写得非常好。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首诗好在哪里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在学习诗歌前的思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诗。
  总之,作为课堂诗词教学的导入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诗话中的相关逸闻故事、总体评价等激起学生读诗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带着目的去读诗词。
  二、将古代诗话素材作为课堂的展开资源,促进学生对诗词理解的深化
  古代诗话作品在品评诗歌的时候有的会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有的会从炼字角度赏析诗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这类内容的诗话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领会诗词内容,拓展学生鉴赏视野。
  教师在带领学生理解诗词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诗话作品中对诗词内容的评语,从而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例如,在执教杜甫的《登高》时,讲到“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可以引用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的评语“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精确”,去引发学生思考,“此联十四字含有八意,那同学们找一找含有哪八种意思和情感?”等学生们讨论结束之后,再将其与罗大经在《鹤林玉露》所归纳的进行对比,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品读诗句、深刻理解诗歌内容的目的。带领学生理解诗词内容,还可以通过引用诗话作品中对所评论的诗歌里面的重要字词的解释,从而辅助学生理解诗词。有的古詩当中有些字词因为偏僻、陌生,使学生在阅读赏析的过程中产生理解障碍,而诗话作者们往往对这些字词做了丰富准确的解释。将这些解释引入到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比如,葛立方在《韵语阳秋》中对“天绅”的解释,“韩愈以瀑布为‘天绅’,所谓‘悬瀑垂天绅’是也。孟郊以檐溜为‘天绅’,所谓‘檐溜掷天绅’是也。”从中不难看出,“天绅”指的是水下流时候的状态,“瀑布”“檐溜”均有这种特点。
  再比如,在诗话作品中有对炼字的分析、对诗词化用现象的归纳和同类诗词的比较等,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这些类型的诗评,可以拓展学生赏析诗歌的视野,试列举范例如下。
  同类诗词的比较:“古今人咏王昭君多矣,王介甫云:‘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欧阳永叔云:‘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治夷狄。’李义山云:‘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为人。’意各不同,而皆有议论,非若石季伦骆宾王辈徒序事而已也。”(葛立方《韵语阳秋》)
  讨论诗词的化用:“李太白曰:‘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烟霞收夕霏。’此用谢康乐之句,但加四字。王摩诘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虽用李嘉祐之联,加此四字,爽健自别。”(谢榛《四溟诗话》)
  诗歌的炼字炼句:“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欧阳修《六一诗话》)   以上三个例子只是管中窥豹,诗话里有很多分析炼字炼句和化用、比较分析的现象,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是课堂诗词教学的深化资源。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对诗句中重要字词的赏析,不妨将原诗中的精炼字词隐去,让学生自己去补充,然后再同作者的用词进行比较,在对比之中,感受诗人在炼字方面的匠心独运。同样,某句诗的分析,可以引入同类题材的诗或者相近相似的表达,这是一種对比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同类题材诗句的对比,既可以增加学生诗词的阅读积累,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原诗词的精妙之处。
  三、将诗话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探究资源,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古代诗话作品也有对某位诗人或某一流派创作特色、艺术风格的探讨,这可以作为一个小专题进行相应地拓展探究。在类似专题教学的时候,可以将专题分为诗歌风格类专题、某位诗人作品专题和相近题材专题等,通过专题的教学,让学生对诗词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例,很多诗话作品对杜甫诗歌风格特色进行了评论,如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道:“圣俞子美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乔,以超迈横绝为奇......余尝于水谷夜行诗略道其一二云:‘子美气尤雄,万窍号一噫。有时肆癫狂,醉墨洒滂霈。譬如千里马,已发不可杀……’”王世懋在《艺园撷余》中说道:“少陵过多变态,其诗有深句,有雄句……有累句。后世别为大家,特高于盛唐者,以其有深句,雄句、老句也;而终不失为盛唐者,以其有秀句、丽句也。”宋代蔡梦弼辑录的《杜工部草堂诗话》中说道:“杜子美之诗,悲欢骄泰,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故其诗有平淡简易者……有奋迅驰骤若泛驾之马者。”赵翼在《瓯北诗话》中也说道:“宋子京唐书杜甫传赞,谓其诗‘浑涵汪茫,千彙万状,兼古人而有之’,大概就其气体而言……盖其思力沉厚,他人不过说到七八分者,少陵必说到十分,甚至有十二三分者……”从这些诗评当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一致对杜甫诗风认为的“沉郁顿挫”之外,杜甫的诗风格是变化多样的。在杜甫诗歌的教学中,进行专题小结,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说一说对杜甫诗歌风格和特色的认识。在学生归纳说出杜甫诗歌风格特色后,将以上关于杜诗风格的诗话再呈现给学生,和自己的理解鉴赏作对比,并且结合具体的作品对关于杜诗风格和特色的诗话作相应的解释补充,甚至是质疑。总而言之,关于著名诗人作品的论述,诗话作品中有大量的论述,将这些论述汇集成材料,做成专题式的古诗教学,有利于古诗的拓展学习。
  此外,古代诗话对一些诗词的评论,是作者带着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标准来品评的。不同的作家对同一首诗词会有不同的观点,一些诗话作品还会对前人的观点进行批判、质疑,将这些引入高中古诗词教学,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诗词的感受对诗话中的观点进行思考质疑评判,这可以说是诗词教学中拓展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以不同作者对《孔雀东南飞》的评价为例,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写道:“孔雀东南飞质而不俚,乱而能整,叙事如画,叙情若诉,长篇之圣也。”然而陆时雍对这首诗进行了指责批判,他在《诗镜总论》评价道:“焦仲卿诗有数病:大略繁絮不能举要,病一;粗丑不能用词,病二;颓顿不能整格,病三。尤可举者,情词之讹缪也。”在执教《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将这两则评论呈现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这两则评论提出自己的质疑和见解,可以选择赞同某一方,可以选择赞同两者中的部分观点,也可以选择都不赞同,关键是要学生说出相应的理由。通过将这种诗话素材引入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诗歌进行再阅读再思考,另一方面则可以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领悟能力,达到拓展探究的目的。
  总而言之,古代诗话作品作为我国传统的重要文艺理论,其丰富的谈诗论句的内容,蕴含了我国传统的文学审美思想和范式,将其引入高中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代诗话词话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4.
  [2]丁福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
  [3]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5]赵翼.瓯北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作者简介:黄颖鹏(1990—),男,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四中学初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48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