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巧借本土资源助力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育应该立足本土。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德育才能有的放矢,有型可塑。这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而言,本乡镇、本学校的德育资源就是本土德育资源。
  关键词:本土资源;助力;德育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也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有高度的道德素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真实本领。正如陶行知所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可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因而,许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不断地探索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德育不能凭空想象,而应该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本土德育资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德育有的放矢,有型可塑。
  一、强化校内德育资源
  校内德育资源,主要体现在环境教育、养成教育和人格影响上。
  环境教育,就是发挥校内环境的育人作用。通过建设花园式校园、书香式校园等,让墙壁说话,雕塑说书,花朵唱歌,使学生进入校园后,随处可见文明,随处可见文化,随处可见传承。在校墙上刻画着二十四孝图,栩栩如生的图画给人带来美感,发人深省的经典故事给人带来思考。再比如,在楼内的走廊墙壁上,有许多名人字画或语录或生平事迹,让学生随时都能接受精神的陶冶或道德的启示。所谓养成教育,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正确的道德意识,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人格影响也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敬业爱生,要廉洁自律,努力塑造良师形象,用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根据平行教育的原则,如果大多数师生都能德行兼备,就会影响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
  二、融合校外德育資源
  校外的德育资源,主要是指学校所在地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地域资源和民族资源等。我校是一所乡镇九年制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侗族,所以民族教育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让侗族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民族的历史和文化、风俗习惯,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借鉴是我校一直以来坚持的做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联谊活动,通过民俗节庆日的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地处贵州省黎平县坝寨乡政府所在地,属于八舟河侗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侗乡之都,颐养圣地”的美誉,自然资源丰厚,人文历史悠久,有许多的德育资源可以挖掘,特别是侗族地区的款文化以及其发展而来的各个村的村规民约。通过这些德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满腔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更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
  三、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不能局限于口头说教,在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基础上,更要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去感悟、去思考、去实践。学生通过去传统村寨的参观游览,会见识到侗乡的美丽,会感受到侗族的魅力,会感受到家乡的可爱,自然而然地会提高热爱家乡的积极性,进而会增强环保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十洞十三寨”款会、侗年节、花炮节、斗牛节、萨玛节、大歌节、摔跤节、吃新节等等,感受到侗族独有的民族文化情韵,无论是摔跤还是歌舞,都会油然而生一种民族敬意。当学生走进鼓楼、花桥,就会对侗族美丽的民族服饰赞不绝口,就会对香飘万里的腌鱼、烧鱼、牛瘪、羊瘪流连忘返。其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如果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就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影响,受到教育。
  每个学校都会有本校特色的德育资源,也都有各自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只要深入挖掘本土的德育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德育模式,学生的道德教育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坝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10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