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后浪”与“不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五月四日,《后浪》刷屏。
  我的习惯是有意识地屏蔽各种爆红款。因此,直到四日晚,才点开看了第一遍。然后,就是忍不住又看了第二遍。
  第二遍,比第一遍看得更仔细也更认真。认真,是想仔细找一找第一遍时一下子触动我的到底是什么。
  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我找了“不惑”这个词。
  “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有人说,这句话“表达的是时代发展的多元,能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却认为,这种理解难免简单和肤浅。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词典里,“不惑”是有着特殊含义的。所以,你若是说年轻一代提前“不惑”也就罢了,说“童年就进入了不惑之年”就真有点听不下去了。宝宝“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充其量也就是一种选择,哪里就能看出孩子们“不惑”了?
  所以,我想提出自己的观点:儿童(或年轻人)有惑,是珍贵的;有人为其解惑,更是必要的;最后他们迈入不惑之期,则必定是自然熟成的。
  讲台上,老师才讲了前一句,学生已然在下面分毫不差地百度到了下一句,老师的解题思路还没完全展开,一搜某题库便已先一步有了正确答案。这一脱离了解惑的过程,仅仅满足于“我知道”便就此打住的“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样得来的“知识”毫无用处且贻害无穷。
  知识(知道)可以百度,但知道≠不惑,不惑里有智慧更有人生的积淀。一如日下的“人工智能”,运算能力再强,存储空间再大,可缺乏人类“直觉”的思维和知识间那种跨界的无(潜)意识关联,也就难免呆板和僵化,称不上真正的“智能”。
  机器可以做出非常精准的判断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机器或许正不断进化,却永远不会如人一般成长到真正意义上的“不惑”之年。
  PS:以下纯属凑字数。
  与大家分享一个复学前给学校青年教师团队的“寄语式”发言,无论是文采还是鼓动性,都不尽如人意,但贵在实在。(限于篇幅删减了现场发言展开部分的内容)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我们的精神追求:
  1.我们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
  我且简单地概括成以下12个字,就是“理想永存”“初心不改”“目标坚定”。
  2.我们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
  我首先要强调的一点是,努力之前必须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若是方向都错了,可能你“越努力”反而会“越尴尬”。
  具体来讲,我有以下两点希望。
  第一点,我希望,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要认识自己更能认清自己(认识自己难免会自以为是,认清自己才懂得量力而行);要激励自己更要激活自己(激励自己只是在思想上有了认同感,激活自己才能真正拥有不竭的动力);要丰富自己并不断丰厚自己(丰富自己是量的累积,丰厚自己才会有质的嬗变);要坚定自己且勇于质疑自己(坚定是我们有充分的自信,质疑才表明我们还有足够的智慧);要敢于否定自己且善于迭代升级自己(否定需要勇气,迭代升级则是一种自我进化)。
  第二点,我还希望,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必须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能建构就不輕言否定和颠覆),要在传承中促发展,在细微处求创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24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