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课程内涵 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基础。学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不断探索课程内涵,高质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自2016年6月以来,芙蓉小学部分语文教师参与了全国“十三五”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组引领实验教师以语文教学为切入点,探究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传承、转化和创新,这对于芙蓉小学“清新融通”办学理念的阐释,以及“培养具有民族底蕴国际视野的芙蓉学子”的育人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意义。
  营造课堂的文化氛围。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它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教材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血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因此,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文化氛围,力求使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
  品味作品的文化意蕴。语文教材文情并茂的文学作品和丰美深厚的语言表达,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气息,彰显着人文色彩。
  第一,從语言美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古诗课上,师生可以一起品析“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的英勇善战的少年形象;也可一道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奇特风光;亦可一同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亦真亦幻、如闻如见的壮美景观,领略中华语言的精妙博大。
  第二,从形象美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语文教材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窥见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教学中通过剖析人物性格,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从而正确感知作品的形象美。胸怀理想、勇攀高峰、矢志不渝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心向善、为百姓服务的神笔马良,具有过人胆识和语言艺术的纵横家苏代……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都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第三,从情感美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闪耀着人文的光辉。《沁园春·雪》展示壮美河山,挥洒壮志豪情;《夸父逐日》讲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引导学生诠释作品中的情感,正是与学生一同陶冶性情、荡涤心灵的实践。
  语文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文化素养、重铸新世纪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88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