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元、包容、尊重的澳大利亚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彭苏华

  在澳大利亚考察培训期间,我深刻感受到了澳大利亚教育的特点——多元、包容、尊重。学校里学生的阳光微笑、课堂上教师的平和从容、校园中不同肤色儿童的友好相处,无不折射出澳大利亚教育所散發出的魅力。
  1.教育的目标:指向儿童的自我实现
  在墨尔本大学培训的第一天,我就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完成自我实现。学生的学习现状是什么?他可以学习的下一步内容是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比以前做得更好?这是澳大利亚教师在课堂上依据“诊断式教学”做出的一系列追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进度也不会同步。最美即自然,不紧不慢间,按照儿童生长的节律给予他们最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儿童都能看见自己的成长,让每一位儿童得以在被尊重的环境中建立自尊,最终指向的是学生快乐地完成自我实现。
  在马尔文小学参观访问时,我们旁听了一节语言课,学习的重点是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教师先让学生分别举出两类词语的几个例子,经过几轮巡视后,有四名学生被教师叫到了教室的另外一个区域,得到了教师分发的阅读材料。原来,这是四位掌握较好的学生,经过自写词语这个前测环节,教师掌握了他们的学习现状并迅速作出了判断。于是,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在语境中寻找普通名词和专有名词。这样,分层教学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每一个学生都朝着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断努力。教师基于课堂实践的专业诊断,帮助学生找到了自己的生长点。
  在布兰伍德公园小学,校长详细介绍了学校语言教学方面的特色——“CAFEBOOK”。“C”“A”“F”“E”分别指向把握大意、准确地理解、流畅地朗读以及拓展运用积累的新词。“CAFEBOOK”四个层面不仅是教学内容,也是评价的具体指标。1-6年级的教室里,都设计了“CAFE”的表格,每个字母下面还张贴了学生的姓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表明自己这一个学年重点想要发展的能力(包括理解、朗读、运用能力)。基于学生的自我规划,教师在课堂上会给予相应的支持。可以看到,教师没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没有对学生的纵向比较,而是基于学生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给予支持。学校和教师的课程计划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促进公平、追求卓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2.教育的对象:“所有教师”教“所有的学生”
  新版的澳大利亚《国家中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将教师的职业发展设置为新入职(本科生)教师、成熟教师、娴熟教师和领导(领先)教师四个层级,并从专业知识(教什么)、专业实践(如何教)和专业投入程度(对学校事务和继续教育的参与程度)三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必须了解所教的学生,掌握他们的学习方式;必须了解所教内容并知道如何教这些内容;必须计划和实施有效的教与学;必须为学生创造安全和利于学习的环境;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估并提供反馈;必须向公众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必须参与专业学习并进行反思;必须为学校和专业团队作出贡献。
  如果说这些要求是一种“规约”,强调的是外在的期盼,那么,走进校园和课堂后,我们感觉这些要求是有温度的。不管是在蒙特克利尔中学,还是在马尔文小学,我都听到了这样一句话——“所有教师”教“所有的学生”。透过这句话,我们看到了每一位教师为了“全人”发展所付出的努力。教师之间是合作而非竞争的关系。合作的力量,体现在全面教学计划的编制、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精准定位和分层教学中,还体现在领军教师带领小组教师不断成长的状态之中。
  以数学教学为例,马尔文小学的数学教研团队会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试卷,用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再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形成学生学业情况的样态分布图,然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的班级教学。也就是说,一周六节数学课,有四节课是按照学生原来的班级组织教学,而剩下的两节课则采取年级走班的形式,同一学习层次的学生会被重新组合在一起,学习适合他们的内容。这样的动态调整大概三周进行一次,展现出的是所有教师对年级内每一位学生的了解与关注。
  3.教育的细节:融入“尊重”与“包容”
  人的和谐带来了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更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在澳大利亚,教师基本上是通才教师,所以,教室就是全科老师的工作室,他们往往会将教室划分为几块场地:上课使用的场地,以小组围坐的形式布置;教师的办公场地;学生展示的场地;学生自我反思的场地。教室的装饰布局以实用为主,各种学习资料、学习用具一目了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取用。对于一部分有特殊学习偏好的学生,教室里的区域也可以随时为学生敞开。
  在马尔文小学二年级一个班级的教室里,每一位学生的照片下都挂了一个小桶,里边放了各种不同颜色的纸条,纸条上还写了如“帮助”“宽容”“乐观”等不同的评价语,那是学生互评的一种手段。在布兰伍德公园小学,校长对每一位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包括学生来自哪个国家、在家里是否说英语、学生是否有兄弟姐妹也在学校就读等。校长、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才成就了平等、接纳、包容的学校精神。
  此次的参观考察,让我们看到了多元、包容、尊重的澳大利亚教育,也给我们今后教学带来了启示,那就是要依据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对学生学情的动态把握系统,从而给予学生更加适合的教育。学习归来,是一个崭新的起点。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学生身边的那个“重要他人”,陪伴他们成长的同时,也见证他们的成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596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