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的数学表达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陶晓洋

   【关键词】数学表达;情境;操作;记录;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5-0075-01
   表达是把思维所得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数学表达是指以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思维,以数学的方式表征现实问题。课堂的精彩往往是学生表达的精彩。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数学表达更精彩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1.合理选择情境,激发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就要先激发他们的兴趣,好玩的小游戏往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如在教学苏教版一下《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摸糖”游戏,引导学生在“找‘幸运者’→摸糖和数糖→求盒子里原来的糖”的游戏过程中积极思考。当笔者追问“你怎么知道盒子里原来有这么多糖”时,学生大多愿意自觉地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积极地表达出来,小小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说并乐说。
   2.注重操作活动,提升表达完整性。
   不少学生觉得计算教学比较枯燥。教师教学时通常会借助小棒、计数器等学具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时候学生都操作得热火朝天,交流时却不尽如人意。如教学苏教版一下《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一课,计算45+30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动手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初步探究算理,很多学生都能很快摆出45和30,也能直接说出结果是75,但要求他们说出具体的思考过程时,他們往往说得半半拉拉的。此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提出要求:“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时可以发现,学生原本不完整、零碎的语言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变得完整而有条理了。由此可知,注重操作活动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表达的完整性。
   3.培养记录的习惯,丰富学生的表达。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开放性较强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呈现思维的结果,更要求他们用语言、文字、符号等来呈现思维的过程。培养学生记录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呈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还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从而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使用记录本,让学生的记录成为常态;其次,应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记录成为可能;最后,应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数学符号来进行记录。
   4.鼓励生生间评价,提高数学表达的价值。
   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要及时反馈,给予合理的评价。同时,要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学生之间互评本身就是学生进行数学表达的过程。教师评价和学生之间互评都要以引导学生正确地思维为主,通过评价提高学生数学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数学表达的过程是数学学习对象与学生内在心理理解相对应的过程。教师应以儿童视角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对象“内化—联系—外化”,引领学生提升数学表达力,从而促进他们实现思维的数学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薛家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29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