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专业本科生双语授课专业课程建设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创业 张龙力 林旭锋 张国栋 周亭

  摘  要 表面活性剂化学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专业的双语授课课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优化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评价方式,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而且能够了解本领域的科学前沿,为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
  关键词 双语课程;课程建设;表面活性剂化学;化学专业;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06-0060-03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teaching Chemistry of Surfactant for Chemistry Undergraduates//WANG Zhuangye, ZHANG Longli, LIN Xufeng, ZHANG Guodong, ZHOU Ting
  Abstract Chemistry of Surfactant is a bilingual-teaching course for
  chemistry undergraduates i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During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the
  measures such as optimiz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practice, impro-ving capacity of teachers and enhance standard of assessment to tea-
  ching and learning, are adopted to broaden the ac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and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to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boosting the training to chemistry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bilingual course; course construction; chemistry of sur-factant; chemistry specialty; teaching material
  1 引言
  近年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坚持特色发展、开放发展,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奋力迈进,取得一些令人振奋的成绩,在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本校的化学学科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在ESI国际排名中进入前0.4%,设有一级博士点、硕士点。根据现代教育发展方向,结合自身优势与学校特色,化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被定为“培养能够跟踪化学发展前沿,掌握能源化学、生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毕业后能在石油工程、化学化工、能源、生物化学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为实现培养目标,学校在培养方案中将“表面活性剂化学”作为双语教学课程,面向本科生开设。表面活性剂在工农业生产(石油、化工、纺织等)与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与石油工业的相关生产过程紧密相关,在石油的开采、储运、炼制等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表面活性剂化学也是当今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学科分支之一。这门课程既包含表面活性剂的工农业应用,又包含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具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实际应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范例的平台。
  “表面活性剂化学”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内容,掌握胶体与表面化学理论知识体系,理解表面活性剂化学学科分支的英文资料,并能够对此领域通行的研究方法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同时,还能够用英语以书面和口语的形式解决问题、进行交流”。因此,做好“表面活性剂化学”双语课程教学工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能力,并了解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方法论以及逻辑思维能力[1]。
  但是,双语教学课程不是一门单纯的语言课[2],不能替代外语教学,更不能以降低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代价。因此,在双语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语言环境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双语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重要作用[3]。
  2 双语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是一门化学专业的专业课,在本科三年级下学期开设。学生一方面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具备较为坚实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已经进行了系统的大学英语学习,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在语言方面不会对双语授课造成太多障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4]。
  学生的语言障碍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虽然经历了多年的英语学习,但是很多学生的听说能力仍然较差。加上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轻听说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双语课程的课堂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学生还未接受专业英语教育,专业词汇掌握较少,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
  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有偏差  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为何要进行双语教学,不能充分理解双语课程的重要意义,在授课过程中被动接受。课程又是在第六学期开设,此时学生临近毕业,注重于考研与就业,缺乏时间与精力,没有或者不情愿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应对语言和专业知识两方面带来的挑战,最终导致授课效果不佳。   缺乏相应的英文教材  要高质量地完成双语课程的教学目标,配套的英文教材是关键之一。国外优秀教材有诸多优点,如英文规范,内容丰富新颖,注重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在实用性和针对性方面较强,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因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差异,导致教学内容的衔接出现问题。再者,原版教材价格昂贵,学生负担较重。
  3 双语教学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现实中的教学环境、学生的英文水平,结合课程目标,在教学中需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6],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做好课程教学,推进教材建设,优化教学效果评价,推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优化授课内容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纺织等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特别是与石油工业紧密相关。在石油开采、集输、炼制等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学校的特色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授课过程中突出石油和能源特色,选取与表面活性剂结合紧密的领域,进行基本定理、应用原理的讲解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举例。如讲授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应用的相关章节,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其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以实际案例来说明乳化剂的选择原则、乳状液的稳定机制、乳状液的失稳机制、乳化剂的分子结构与效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对相关理论支持的需求等。因为与生产结合紧密,而且举例生动具体,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又拓宽了学生对于石油生产过程的知识面,提高了课程的学习质量。
  优化授课语言的比例与知识点  因为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在课程讲授中需要适当调整英语的使用比例,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区分重点、难点内容的讲授方式。涉及基本原理的推导等难点问题,以英文关键词结合汉语讲解进行授课,使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学习相关的专业词汇;涉及原理应用部分,以英文进行讲授,设计的关键词汇可以给出汉语术语,使学生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提高英语的听说水平,达到双语课程的开设目的。
  配套教材的编写  国外原版教材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在教材选择上应当慎重。另一方面,学生严重依赖教材,而没有形成通过查阅参考书解决课堂讲授内容的习惯。基于学校建设能源领域著名高校的发展目标,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石油开采、石油运输、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等工业过程结合起来,强调表面活性剂在以上领域的应用原理以及相关功能表面活性剂的设计与合成。所以,编写一本适应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通俗易懂且能够结合学科特色的英文讲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方面,课程组借鉴外文教科书关于科学原理的阐述,结合本校石油专业的课程内容,编写表面活性剂在石油领域应用的英文教材。学生借助教材,可以很好地掌握关于表面活性剂的科学与技术,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改革  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双语教学的考核重点应为学生用英语掌握应用、表达专业知識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四个方面。实践中建立合理的、综合的、可操作量化的考核机制,是双语教学实践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实践中通过课堂口头英文提问、随机进行的英文测试、专题内容的英文研讨课,检验、提高学生的英文水平与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由于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对于中英文授课内容比例、授课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差异。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反馈机制,抓住主要问题,对教学过程做出及时、适当、合理的调整,以便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课程组采取的措施是,在课程的三分之一处,就课堂教学的中英文使用比例、知识点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期望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式,效果非常显著。
  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切实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保障。主讲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好的科研背景,而且需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双语教学“表面活性剂化学”课程的教师均具有留学经历,英语与专业水平可以保证;而且主讲教师均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将专业知识讲深、讲新。
  4 结语
  针对化学专业双语课程“表面活性剂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优化授课内容与教学方法,提高师资水平,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加强教材建设,从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而且能够了解本领域的科学前沿,从而为化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丁学知.许芳.《生物化学》双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3(6):710-713.
  [2]唐铁军,申沛,王平祥,等.关于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6):59-62.
  [3]关成斌,王捷.大学本科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创新教育研究,2014(1):13-16.
  [4]李艳梅,许丽.部分高校化学课程双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与思考[J].大学化学,2006(2):10-15.
  [5]张萍,何丽平,陈继荭.理论研究 教学实践 科学管理三位一体 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与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9(3):55-56.
  [6]饶岚,毛新军,宁洪.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86-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650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