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微课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宝桐 邹增丽 吴素景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备受挑战。应用现时流行的微课教学作为改革手段,在“认知”和“恋爱”两个章节进行微课设计,探索更丰富的混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课;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 梁宝桐(1984—),女,心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邹增丽(1982—),女,心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道德人格教育;吴素景(1972—),女,心理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237-02    [收稿日期] 2020-03-0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一)应用背景
  在教育部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必修公共课,其教学内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二)课程瓶颈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滞后,课程质量有待提高。在传统高校教学手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极易陷入说教的泥潭。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光荣教授曾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扣于“教育”之上,课程本身更应注重于引导而不是直接的肯定或否定某个心理状态。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容易忽略甚至抹杀教育创新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受到打击,个性得不到发展,反而在这门课上寻找不到应有的那种获得资讯或知识后豁然开朗的满足感。
  2.青少年群体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识不足。学生普遍对公共课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心理学相关知识点几乎都是概念和理论,显得抽象乏味。对于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理解,学生也不容易融会贯通,片面地认为心理问题只是极少数人的事情。这样的理解使一些人误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就是特指有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的大学生。心理状况遇到困惑的学生,也容易将自己对号入座,或因担心被另类看待。
  二、微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介入
  微课的历史虽短,但发展十分迅速,从2007年首次出现在美国的高中课堂,到如今全世界掀起了教学热潮只用了十几年时间[1],微课逐渐发挥出与时代结合、与青少年学生群体特点契合的优势。很多人将微课理解为音视频资源,随着近年来教育技术的丰富和发展,微课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形式,围绕“学科知识点”“教学视频”“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以微见著有了更多的解读。目前关于“微课”的内涵主要有三种主要观点:教学视频资源、微型教学活动和微视频为中心的资源包所构成的微课程。
  随着新教育技术的倡导,微课有很大的提炼和上升空间,对教学内容能做针对性的传授和补充。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里运用微课教学,结合课程主要内容,将晦涩乏味的内容,通过情景剧、微型教学活动等方式表达出来,更易引起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共鸣[2]。
  三、微课教学设计和成效
  (一)设计思路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共分十一章,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对该门课程的课时和课程性质安排,授课内容可划分为五个主题。为比较微课教学的优劣,选取“认知与心理健康”“恋爱与性心理健康”两个章节进行微课设计,以20~40分钟为单元,按照微课设计方式进行微视频录制、微课资源整合、主题精选、使用和评价等系统的教学管理。
  (二)具体教学过程
  1.“认知与心理健康”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心理防御机制”这一知识点,采用的微课教学方式是情景剧教学活动融合。心理防御机制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讲解完毕。在浓缩成20分钟微课的心理防御机制里,以情景剧串联起整个知识点。微课选取了鲁迅先生笔下著名的文学作品《阿Q正传》中的“儿子打老子”一幕,首先通过学生5分钟的现场剧本演绎,从人物的表演里将我们熟悉的“阿Q精神”引导到心理防御机制定义中,让学生能迅速对接起日常见闻和知识点。再用10分钟用剧目中三段主要对白串联起认同、幻想、合理化三种心理防御机制主要的表现形式,并分别列举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生活例子与阿Q的表现对应,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理论和实践。最后5分钟总结“阿Q精神”也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优劣之处,使学生更加懂得善用心理防御机制,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课后留下思考题“中国人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躯体化”和“为什么我们爱用‘狗’来自嘲”,不仅帮助学生举一反三了解心理防御机制的其他形式,更结合专业进行深度思考。
  2.“恋爱与性心理健康”单元。“恋爱”这个主题不仅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章节之一,也是课堂反应最热烈的内容。爱情作为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有着丰富的实例和名人名言等素材,但正因为丰富也容易让教师想多讲却又抓不准讲不透。以微课的微视频、微资源为切入,这个单元事先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了素材收集,选定了若干个恋爱故事情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编写剧本、自主拍摄、自主后期制作成系列情景剧“大奔和小爱的恋爱日常”,分别在讲授爱情三角理论、依恋理论、爱的三种语言等几个知识点中加以引用。从“大奔”和“小爱”这两个学生情侣日常相处中常遇到的猜疑、爱好差异、选择困难等情形,以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录制成每段2分钟的微视频,共4~6段微视频串联起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更好地渗透了主要知识点。
  四、成效和思考
  微课教学的指导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生活气息极浓的课程内容,收到不错的成效和反响。首先在课程12章节内容仅用28学时就必须全部完成的前提下,内容的选取和压缩是一大挑战,微课设计的引入能帮助教师进行主题细化和教学再设计,以精炼的方式完成任务。而分解成小目标和小知识点,不是对内容的打散,而是对知识点的精准掌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两学期逐渐推进的微课教学改革后,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了更积极的评价,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的分数也显著提高。
  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微课制作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教学储备能力和要求更高的多媒体制作水平等。如何选取知识点切入,进行精炼的教学实践活动,制作高水平的影音图片素材,和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和课堂互动等精细化教学设计,都要求教师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社会资讯和新媒体技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总而言之,微课教学值得推广,也将会在今后的教学方式中得到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冯桂梅,马方圆,王晓英.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4):145-146.
  [2]王芳.基于微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08):58-59.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challenged in the classroom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Using the current popular micro-lecture as a means of reform,the design of micro-lectures i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in the two chapters of Cognition and Love to explore the mixed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micro-lecture;mental health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74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