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快乐教学 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小学数学是一门从日常生活中延伸出来并且具有探索性的认知应用类学科,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数学中的有趣现象所吸引,对于单纯的抽象公式记忆和习题练习小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过于频繁和强势的提问也给小学生带来压迫感和紧张感。小学数学课堂亟待实现师生的“双主体”地位,以学生自身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自觉探索能力为中心展开授课,让学生在能够充分参与的活动型课堂中积极调动自己的主动性。数学教师则需要围绕课本内容知识、结合小学生独特的学习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设计,通过逐层深入的数学游戏、学习奖励、情境导入和实践操作等环节营造愉悦开放的新型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在快乐的数学学习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教学;高效课堂
  
  一、 引言
  學生学得快乐,教学质量高效,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错误地偏向其中一方,有时候只注重学习效率和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过程性体验,禁锢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有时则为了彻底革新课堂而插入无意义的快乐教学流程,在这种课堂里学生看似十分欢乐自由,但其内在结构和教学目标实质上都是松散无序的,教师无法准确掌控学生的玩与教学的教之间的平衡度,容易使快乐教学演变成缺乏优良学习效果的形式主义。我国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钱金铎先生多年来一直倡导“愉快教学、增至促能”的主张并且坚持进行一线教学实践,他认为快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学生的参与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必须时刻发挥着引导作用,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方向的正确性和目的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有趣的数学课堂中获得新知、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二、 课堂情境故事导入,开发学生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教师习惯用习题或问答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旧知、进入新课,这种教学模式给数学课堂从一开始就定下了“沉闷乏味”的基调,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过程,学生在缺乏情感性的课堂中很难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产生想要应付学习、逃离课堂的不良反应。优秀的课堂就像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导入环节是激起学生兴趣最为关键的部分,小学阶段的数字与代数、图形、统计概率等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对于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却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将化繁为简,将抽象的、共性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化的特殊案例结合起来,在正式讲课之前通过有趣的故事引发小学生的一连串思考,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减少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快速融入愉悦的课堂氛围之中。例如《认识分数》一节中的“比大小”教学模块,教师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讲一个生活化的有趣故事,如“昨天亲戚家的小孩过生日,我们一起分了一个草莓味的蛋糕,我将蛋糕分别切为总大小的1/2、1/3、1/4、1/5小孩立刻就说要将最大的1/5给妈妈吃,自己是寿星要吃1/4的,我们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笑吗?”,首先这个故事中涉及的生日、蛋糕都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把自己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提问过程是轻松有趣的,有的学生回答“老师肯定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教师微笑回应并且引导“可是小孩子把自己认为最大的分给了母亲,他是个懂事的孩子”,学生抓住“自己认为最大”这个字眼回答“可能1/5并不是最大的”,教师询问全班同学同不同意这一观点,学生纷纷点头,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亲自动笔画一画、分一分,学生在没有压力和束缚的情况下联系旧知识进行作图,可以发现1/2才是最大的,这时教师再引入具体的数学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故事导入中产生疑问、积极探索的过程可以有效促进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三、 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
  (一)参与游戏式答题活动
  教师为了检验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课堂中经常进行大规模提问,在更具人性化的趣味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运用游戏的模式让学生沉浸在回答问题的乐趣之中,增强小学生的集体参与感和融入感,在增进友谊的同时得到数学解答能力的锻炼。例如《加与减(二)》一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个红色的布球,进行随机抛花球回答问题游戏,第一个同学回答“3+9=27”,然后背对全体学生往后将球一抛,由第一位同学以结果的末尾数“7”开头设计加减式让接到花球的学生回答,例如“7+5=?”,学生回答的时间不能超过5秒,整个流程以此类推,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在欢乐的游戏中可得到切实提高。
  (二)对数学知识的拟人化集体模仿
  除了答题互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集体性的分组游戏让学生来感知数学知识中的奥妙,就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小组之间的比拼竞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心比较强,在这种比拼性的游戏中出于获胜的目的小学生能够自觉展开小组内的成员对话沟通,逐步提高自己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协作解决问题能力。以《扇形统计图》为例,老师让每一组同学都站成一个实心圆形,然后给出比赛题目“想象自己的小组是一个扇形统计图,现在统计图被三种颜色占据,红色和绿色各占2/5,白色占1/5,看看哪个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摆出来!”学生在比拼过程中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 精心设计的数学奖励环节,让学生获得知识
  根据教育心理研究可以,发现小学生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同时运用言语赞赏和实物奖励来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师需要以“你很棒!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等具有引导性的句子来化解学生的错误尴尬、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实物奖励,实物不能是传统的糖果、星星、贴纸等功利性的物品,可以设计基于共性的知识卡片奖励和个性化定制的学生专属发展卡,每张卡片都是学生能力的徽章,而且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传阅分享,避免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和自大心理。以《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请一组学生到黑板上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推理,对于能够正确得出答案且推理过程正确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印有动漫人物的组合图形卡片,并且在每个边上标出边长,学生对有趣的卡片爱不释手,闲暇之余就会注意到上面的长度标注并且自觉地进行图形面积的计算,在得到基础的奖励之后还能够获得数学知识运用成就感。教师也不能冷落同组中的其他学生,对于做题速度最快但答案不正确的学生教师可奖励小火箭卡片,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奖励相应的公式知识卡片。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在奖励环节中找到自信,增进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以愉悦的情绪带动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五、 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实际动手操作
  实践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大部分来自直观的体验,对于已经以成文的形式固定在书本内的知识形不成有效的内在联系,“左耳进、右耳出”的问题始终困扰着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数学教师应该设计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环节来代替传统的书本记忆模式,小学生本性使然普遍拥有“动起来”自己摸索事物的特点,这种方式能夠让小学生觉得数学课非常有趣,可以随时进行各种意想不到的神奇操作,打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固化隔膜,在更为融洽的数学课堂中学生能够轻松获取充分的知识。例如在《轴对称再认识》一节中涉及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概念对比,教师首先让学生联系之前学过的梯形概念在纸上随意剪出一个梯形,学生剪出的梯形形状都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大家得到同一种梯形,大家想知道具体怎样做吗?”,这种打破常规、具有挑战性的动手操作步骤能够极大地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学生以精神饱满、跃跃欲试的状态认真仔细地听取教师的指导。教师让学生在梯形上随意画一条高,然后沿着这条高用剪刀裁剪,操作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就近的交流展示、对比观察,学生会发现果然每个梯形都多了两个90°的直角,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直角梯形这一概念。这时教师在台上展示只用一剪刀就可以剪出一个梯形的方法,学生感到非常惊奇、纷纷模仿教师的做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梯形中间有一条对称轴,梯形的左右两边长度是相等的,这也就自然地引出了等腰梯形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就儿童学习特点做出了精准的总结——“智慧在儿童的指尖”,动手操作的过程就像学生在玩拼积木游戏,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充分地开动自己的智慧,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六、 结语
  快乐教学要求把学生都看作是独立的发展的人,注重学生参与、互动、问答、进步的过程性评价机制,教师应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教育艺术巧妙地将小学生的“贪玩”本性转换为“趣学”方法,制定更具科学性和全面性的数学三维目标。快乐教学遵循动态化的S、Q、R现代教育理论,教师设置刺激点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其自动对数学知识做出积极地响应。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实验并及时总结反思,得出科学高效的快乐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结合最近发展区理念帮助引导小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雷玉红.兴趣引路,快乐数学: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29).
  [2]代林锋.让课堂跳动着快乐的音符:浅谈小学数学的快乐教学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8):67.
  [3]郭洪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5).
  [4]陈仕斌.快乐教学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J].信息周刊,2019(5):1.
  [5]刘圣.快乐教学,开心学习: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298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