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因材施教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杭晓峰

  教师要想在课堂上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兴趣爱好,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 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学生中来自五湖四海,新市民子女非常多,其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是什么,更没有接受过计算机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2.灌输式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懈怠
  在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存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对所学习的知识全面吸收,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导致个别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存在抵触心理。
  3.模仿学习降低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常采用“讲、演、练”的模式,学生只能单纯模仿,无法自主探究。
  ● 因材施教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实现真正同步教学
  要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给学生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应利用部分时间让学生自我介绍,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待优生,将优等生安排在机房的边上两排,让中等生和待优生交替坐在中间两排,这样方便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这种排位置的方法,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进行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另外,还可利用优等生来充当教师的“小助手”、学生的“小教师”,这样既可以让优等生巩固基础知识,又可以让需要帮助的学生从中受益,达到同学之间互相协作的目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步教学。
  2.善用微课演示,高效再现操作细节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想实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具备“火眼金睛”,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Flash时,一个涉及遮罩层的案例操作就有近二十步,而Flash的界面较复杂,窗口又多,在教师演示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易看清鼠标的位置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如果教师在讲解时一次性讲完整个操作过程,而不管学生对如此复杂的操作流程能否记得住,那么学生在练习时,就可能会因为某一个小步骤不对而不能成功地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应根据任务的需求,边讲解边操作,并将操作过程制作成微课。微课中可以加上鼠标点击提示,配上红圈或者辅助文字,再加上教师的语音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可以非常直观地学习,还能随时暂停、快进,以适应自己学习的进度。微课再现了教师的操作细节,突破了重难点,待优生在反复观看视频后,也能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3.注重“引材”培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教学反应,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例如,在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对任务的分析与实际的编程是一气呵成的,如果学生对某一点没有理解,或者是对编程的某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容易导致机器人编程失败,编程失败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有时候学生模仿教师完成了编程,也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弄明白了每一个模块的具体含义。因此,教师在学生编程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分析、推理,还要不时提问,让学生暂停编程并思考。教師在巡视中如发现有编程特别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让其上讲台给大家示范,学生在榜样的指引下学习调试程序,边操作边思考每个数据的改动对程序的意义与作用。这样,学生不再仅仅是模仿教师操作图形化的编程过程,而是有了尝试与调试程序的机会,再通过典型的正确引导,大多数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4.优化教学内容,融入信息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性格特点、喜好等合理安排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并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同时给学生构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将学生喜爱的玩具狗带到课堂上,通过小狗玩具给学生展示摆动尾巴等,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同时,提出问题:“大家了解到玩具狗遇到障碍物时可以自己调转方向,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呢?”将学生的思维引到课堂主题“灵活避开障碍物”上。这样的提问,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也使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5.游戏竞赛激趣,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输入法时,学生最开始的积极性很高,但因为一直是在寻找键盘上的26个字母,几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下降,如何针对这些“材”施教呢?笔者在思考后,选择在某一节课开展“经典诗文输入”大赛,虽然比赛成绩不尽如人意,但笔者仍然对一二三等奖的获得者给予了物质奖励。物质奖励虽然不丰富,但也让学生们产生了羡慕的心理。于是笔者趁热打铁,明确在学期末将会再组织一次比赛,同样给予物质奖励,并且比本次的奖励还要丰富。于是,在之后的每节课中,学生都自发练习打字,甚至还有回家悄悄练习的。这样,就真正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到学期末考核时,笔者所教班级学生的计算机输入速度在全年级中遥遥领先。
  ●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做好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分析工作,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方案。同时,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调整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41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