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玉珍

  摘 要:当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过于依赖教材,这也导致了学生忽略了文本与实际知识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考虑将生活作为习作课堂教学切入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生活知识的理解。文章探讨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围绕关注日常生活、创设生活情景、合理设置问题等策略展开,思考习作课堂生活化教学理论的应用,由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理论是由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一大基本体现,它有利于改善现有的习作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在教学时应了解到学生习作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提取某些素材。在生活变化过程中,引导学生说真事、讲真话,在优秀作文构建过程中理解到作文素材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变化都可以成为学生构建作文的优秀素材,教师在教学时应赋予作文教学新的意义。加强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主动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对于习作课堂展开意义
  (一)创新学生的学习理念
  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生活教学理念,完成学生学习个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化教学理论发展为原有的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改变,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方面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生活环境内进行学习创造。所谓生活化教育发展,这更是脱离单一课本限制,给学生带来更多写作机会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会与教师在现实沟通过程中自主地去理解知识,这对于学生优秀作文学习理念养成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理念会与以往有所不同,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的作文构建过程会变得更为理性。这也成功的给小学语文作文课堂带来了生机,教师必须了解到学生作文写作的一般特性,由生活化教学理念去开启高效作文课堂。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多半情况下都是对课本知识进行机械的讲授,这也难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种主观上的发展。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很多的自主交流机会,他们也难以了解到课本上所实际描写的那一些知识。但是在生活理念融入模式下,学生却能够理解到某些直观事物,这也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到事物讨论过程中。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大多由教师的单调教学作为指导,但如今教师却可以亲自要求学生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美感,让学生对某些重点知识做出理解。学生会在课堂上认真参照自己的学习内容,他们也会和作者产生不一样的思考。在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下,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理性思维能力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有着属于自我的潜能,他们的理性思维较为活跃。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体现是不一样的,其总体学习状况也不太一样。教师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作用下,不会再选用某些单一的教学模式。
  反之,他们却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去给学生带来启发。教师可以由口头语言去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抒发属于自己的学习观念。这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较为完善了,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思维会变得更加的理性。他们敢于在课堂上抒发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即使这些看法或许并不是那么的正确。但是在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导下,教师却可以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案去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写作出更加优秀的作文,引导学生完成进一步的发展。
  二、 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走进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进行作文构建
  生活即教育理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理论,学生只有认真品味生活细节,他们写作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正有趣味的。教师在教学时应理解到现阶段学生学习存在的一些不足,由生活教学理念去开展习作教学。现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习作安排时间都是较少的,一般一个语文作文常会被分配为两个课时。他们要求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写出作文,这对于刚刚接触习作的小学生来讲是极不可能的,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也很难写出一些像样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求学生接触生活这样一大创作源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例如在教学“我的母亲”这一习作主题时,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预先告诉学生接下来将要写作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认真搜集资料。学生在学习时大多思考了自己与母亲的某些生活经历,他们回想到了病痛时母亲的安慰、出门时母亲的关爱。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也认真了解了母亲的基本性格特点,他们写作出来的文章也不再是空话套话,而是真正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优秀文章。一些学生就构建出了如下的句子:我的妈妈,她有又弯又浓的眉毛,有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有一个圆圆的腦袋。我的妈妈特别爱美,每当要出门的时候,她总会问我好看吗?好看吗?在走入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能够理解到现阶段学生习作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作文构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积累优秀素材
  写作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素材,完成新文章构建的过程。只有学生具备足够的探索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够在学习时了解该文章构建的重点。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具备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使学生能够在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过程中对大自然进行认知。学生会主动去做生活的有心人,积累某些有效的习作素材。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大自然”这一主题作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事物。不同学生在习作课堂上的立意点是不同的,他们的立意过程都体现了自己的灵活思维。有些学生将声音作为立意点,这时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时适当的播放一些大自然中动听的声音,如水滴声、叮咚的泉水声、大街上汽车鸣笛的声音。让学生认真聆听,猜测这些声音是由什么事物发出的。在教师精心的引导模式下,学生已经开始在脑海里构建相应的声音模型了。他们能够将听到的声音写入自己的文章中,并构建出一些不一样的文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也可以给学生带来一些启发,让学生了解到习作这样一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在平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多收集一些写作素材,并将其中的优秀段落应用于自己的文章之中。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某些要点。又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这一课程时,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都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于拉萨的喜爱以及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师在此时不妨顺势点拨学生,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心中的天空是怎样的?自己是否去过其他地方旅游?有没有见过更美的天空?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构建特点进行文章构建,谈一谈自己对于家乡的看法。在这样的习作任务布置过程中,学生大多会主动观察天空,回想自己的旅游故事,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写出优美的文字,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习作创造热情
  知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由学生的各感觉器官活动起来的一类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应力求创设某些生动的教学情景,通过生活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事物。在生活情景内学生的习作过程会变得更为高效,他们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习作学习思路,最终激发出新的习作灵感。
  例如在某次习作课堂上,教师就要求学生应用两种写作手法描述自己的老师,把事例写得尽可能地真实感人。为帮助学生写出这一篇作文,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师恩难忘》这一课文,之后出示本次的中心作文《我的班主任》,让学生在比对思考过程中了解这两篇文章的构思手法。学生通过比对学习,能够逐渐理解到小作者融入于文章中的情感,他们的内心深受触动。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到现实,选择一位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师。并以此名教师作为立意点,谈一谈自己对于这位教师的心里话。这样的生活情景创设过程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时也大多快速地锁定了本节课程将要学习的重点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有关思维的发散,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四)合理设置疑问,提升学生的习作学习效果
  疑问设置的最终目的是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习作课堂上。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必须鼓励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认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出新的火花,对某些作文立意过程进行新的认识。
  例如在习作课堂上,教师就给学生设置了如下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做过“缩头乌龟”?如果有的话,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如果没有,请谈一谈自己身上发生过的趣事。在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大多都不愿意说出自己曾当过“缩头乌龟”的事,他们大多将自己过去的故事谈的较为壮烈。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思维一下子就被教师给激发出来了。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的学习活力,让学生燃起对于生活事物新地体验。激发学生参与习作创造的热情,让学生在丰富自我情感过程中理解某些基本内容。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某些心情不顺畅问题,教师可以经常提问学生心情是否顺畅。思考学生产生喜怒哀乐的原因,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激发出来。例如在教学“风俗习惯”这一主题时,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你们是否了解过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你们是否因为不懂风俗习惯而出现一些笑话?在话音落下没多久,学生就已经纷纷展开讨论了。没过几分钟,教师就得出了很多结论,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能够不断交流风俗习惯。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由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作为主题,进行作文构建。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 结语
  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作用模式下,小学阶段的习作课程也变得更具多元化了。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小学生习作学习存在的某些问题,借助合理设置疑问、创设生活情景、关注日常生活、走进学生生活等策略去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学习本质,要求学生在适宜的习作学习环境内进行自我思维启发。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更加高效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理解习作学习开展的真谛,由生活化教学理念去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红军.关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思考[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0):180.
  [2]李金员.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7(16).
  [3]李舜祖.对中学语文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J].甘肃教育,2019,628(8):81.
  [4]呼啸.关于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教资料,2011(15).
  作者简介:
  陈玉珍,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高安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352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