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俊山

  摘 要: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受到生理、社会、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遇到更多难题。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女大学生的正当权益,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为女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问题 高等教育
  
  高校扩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同时也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问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就业中的各种问题和总结经验,指导大学生搞好就业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和就业难等问题形成了女性就业困境,也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社会、高校等多层面力量联合起来,建立保障就业的长效机制。本文就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现总结如下。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女大学生遭遇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普遍存在。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全球性裁员已经成为金融危机扩大化的又一波浪潮,许多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女毕业生经常会感受到“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以我校会计学院为例,大多数用人单位直接列出该职位“仅限男生”或“男士优先”的条件,女生还没有任何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就直接被拒之门外,这其中不乏学习刻苦、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女大学毕业生,女大学生遭遇性别歧视已经司空见惯。
  2.女大学生就业门槛高,录用条件相对苛刻。
  在就业问题难的现状下,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着更严苛的条件要求,一要学识和能力突出,其就业状况的改善强烈依赖高层次的学历资本,这就要求女大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从而获得高学历,满足就业单位的需要;二要形象气质均佳,谈吐优雅;三有承受就业隐形附加条件的能力,如“无男友,可出差”、“五年内不生育”等。许多女大学生没有因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而被用人单位另眼相看,反而男生即使平时学习有挂科现象也备受青睐。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
  1.女性生理特点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一生要经历经期、孕期、产褥期、哺乳期这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所牵涉的时间和精力会直接增加企业的用人成本。虽然我国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中都对女性就业的权益进行相应保护,但用人单位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必然要考虑女性在就业上的亏损。女性结婚、生育基本需要两年时间,而且结婚生育后难免将大部分时间和心思用于“相夫教子”,期间所造成的用人成本增加是用人单位拒招女大学生的直接原因。
  2.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相关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缺位,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不能与男性平等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我国《妇女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都规定了妇女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但是,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具体的法律责任,缺乏对性别歧视内涵和范围的明确界定,对劳动力市场缺乏监督和管理,让一些用人单位有“空子”可钻。许多用人单位认为接受女大学生经济上不合算,往往以结婚、生育影响工作为由,将女性拒之门外,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面前实实在在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
  3.就业观念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现象日益突出,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走出校门,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不再是卖方市场了。但在新形势下,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陈旧落后,自我定位不准确,对工作期望值过高,造成理想与现实脱节。导致女大学生就业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观念狭隘。主要表现在:一是期望值过高,寻找就业单位往往将目光锁定在那些事业单位、公务员等“铁饭碗”上。二是缺乏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对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定位不准,对未来带有不切实际的憧憬。三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奉献的意识,一方面抱怨就业难,另一方面则从内心排斥低岗位就业。性格的软弱和面对挫折不勇往直前,而消极应对和退让。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接受期望和现实的差距,错失了大量的就业良机[1]。
  4.传统文化观念的性别偏见。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给女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上社会,在职场上从事和男性同样的工作。但受几千年来封建文化落后观念的影响,男尊女卑的传统性别观念及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分工模式依然在国人脑子里根深蒂固。在传统观念和惯性思维的左右下,人们往往低估女性的价值和能力,认为女性在事业上不如男性有发展潜力,这为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投下深重的阴影,使得女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正由于受我国关于两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女大学生自身也认同“夫贵妻荣”甚至“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降低对自身学业水平、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女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三、解决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
  1.国家在政策和法律上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权利的保障。
  虽然《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对女性的权益保障进行了明文规定,但这些法律执行层面的监督尚需进一步加强。国家应把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和失业率指数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重要指标,适当规定和限制用人单位职工性别比例。并制定政策保护和解决妇女因为生育问题而出现的系列就业问题,对妇女生育的社会价值作出合理的补偿。
  2.进行就业挫折教育,培养毕业生形成良好的就业心态。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容忍、承受挫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存在影响了一些学生的择业观念,当他们遭受就业挫折时,不是冷静面对,而为自己没有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而苦恼,陷入悲观失望等情绪无法自拔。尤其女大学生思维细腻,想法单纯,还没有迈入社会,造成心理预期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从而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在专业设置方面紧跟社会发展形势;完善就业市场和就业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女大学生要客观分析就业形势和政策,调整就业心态。客观评价自我,正视社会现实,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走出自卑的阴影。同时要增强信心,树立自强精神,从自己的优势着手,激发上进的精神。在做全面准备的同时,要有所侧重,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重要因子上去。采用实习、参加比赛、参加社团、社交活动、阅读报纸杂志等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2],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敬业精神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急剧增加,用人单位对人才高学历的追求逐渐被高能力、高素质等新要求所取代,实践操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还要常常与高年级师姐交流沟通,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从她们的亲身体验中总结经验、寻找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对策。
  3.倡导男女就业平等,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有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封建社会,自古以来就是男尊女卑,男性地位比女性高。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现代人心理或多或少会有这种观念,这也是造成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之一。要缓解就业性别歧视现象,政府需要制定相关法律维护女性的就业权利,同时要保证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而不是形同虚设。另外,还应该从思想层面上倡导男女就业平等,通过组织相关宣传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的行为和思想,利用现代信息高速传输的便利条件,使男女就业平等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陈鉴.关于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因素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4:112-114.
  [2]严安.大学生就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J].学术论坛,2011,6:218-2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97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