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共享蓝天 同歌起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玉红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90-02
  
  目前,尽管我国普通中小学尚没有专门设置舞蹈学科,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舞蹈在整个教育界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校园舞蹈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已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中心城区的孩子们除了在校内,还可以通过上群艺馆、文化宫、青少年宫接受舞蹈教育。而农村的学生受生活地区、家庭条件等的限制,很难接受到青少年宫等机构的舞蹈教育。如果学校再不重视这项教育,那农村孩子们踏歌起舞的梦想将很难实现。
  一、重视舞蹈教育
  当代舞蹈家吴晓邦从理论和实践中验证:“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的表现出来。”他还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是音乐的形体”这都深刻指出了舞蹈与音乐唇齿相依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衬的事实使得音乐与舞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要把舞蹈教学排除在外,要有机的把舞蹈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中。舞蹈与音乐结合,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展智力。欣赏―模仿―学创。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促进了对美的认识和追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达到积极主动学习的状态;模仿可以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反应力,加深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在模仿中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形象,了解舞蹈思想及艺术性;学创是针对学生将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加以巩固、应用并与拓宽延伸相结合,使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创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模仿这一环节中,学生要按照音乐的节奏变化,采用固定或灵活的动作组合方式,充分调动和协调身体的各个部位和谐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包含着对动作的观察和模仿,分析和记忆,结合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理解和想象,这实际上是一个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提高中枢神经支配运动系统能力的过程,是充分开发人智力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2.促进道德养成。舞蹈这种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可以把社会鼓励的,宣扬的道理和精神通过舞蹈语言进行加工,用美的形象表现出来。用生动直观的优势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意识联想,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它既满足了学生的审美心理,又能够影响和教育学生思想道德。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的完成必须付出艰辛才能获得,枯燥无味地训练对学生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在坚持训练中,其毅力也得到了考验。在集体舞的排练或演出中,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都要求学生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此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得到了培养,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
  3.提高审美能力。舞蹈是美的一种形式,是表现人体美的一种艺术。它讲究形象美、动作美、造型美、旋律美等,体现着生命的律动,展现出人类的精神内涵。通过真、善、美的动感舞蹈形象,激发同学们的情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在学习、欣赏、感受舞蹈美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练习中思考美、挖掘美、展示美、创造美,树立健康的审美价值观,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4.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形体与气质美感的作用:中小学生身体处在发育期,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有计划的舞蹈训练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的骨骼发育,增强身体各部分的韧性、力度、关节灵活性,从而使他们体态优美、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得体,身体素质不断提高。
  二、校内舞蹈教育的有效途径
  1.把舞蹈教学有机地贯穿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安排舞蹈教学内容,让音乐教学和舞蹈教学有机地结合,使音乐舞蹈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实现音舞教学。实施音舞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又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把一系列的舞蹈知识、技能技巧简单化、学生化、趣味化、游戏化,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在自身的参与体验中来欣赏音乐与舞蹈,学习音乐与舞蹈,创新音乐与舞蹈。这样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如:上课进音乐教室,可设计成老师弹奏一首轻快活泼的乐曲,让学生和着乐曲的节拍,拍着手,踏着轻松的舞步进入音乐课堂,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一种愉悦感,为音乐课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课堂教学中,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时间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完成一定的音乐内容教学,还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教学设计中,可以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乐曲,恰到好处的伴以简单律动或简单舞蹈来合理地学习舞蹈知识或欣赏舞蹈技能技巧;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或复习歌曲时,更应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让学生充满激情地理解歌曲,表现歌曲。这样,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对学习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节课就会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2.推广校园集体舞。校园舞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针对少数有艺术天赋的学生而进行。“集体舞”是一种有组织的、广泛性的、群体性的舞蹈活动。其动作形式都比较简单,易教易学,易推广。而校园集体舞更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它鲜明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校园特性――我们的舞者和观众都是学生。在校园舞蹈教学中,依托校园集体舞的开展为活动平台,把艺术、教育和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对全体学生进行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校园舞蹈的兴趣教育、愉悦教育使学生形成开朗、乐观的个性,培养他们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韵律感,使其在人际交往和日常活动中举止大方,体现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组建校舞蹈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针对舞蹈教学的特殊性,除了在音乐课堂上有机地贯穿舞蹈教学外,还要利用第二课堂有计划的针对部分学生进行系统的舞蹈训练。在中小学生中,有一些颇具舞蹈天赋的孩子,他们除了完成课堂内的舞蹈学习内容外,还迫切地想学习更多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组织跨班级的舞蹈队,有计划地制定活动方案,定期进行训练,为他们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充分发挥其舞蹈特长,也在学校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4.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舞蹈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每学年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利用节日或庆典开展演出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编排节目组织排练,需要时教师给予必要地指导。适当时机亦可请校外舞蹈队来校表演,或校内走出去,还可校内校外联欢……为学生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供舞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学习的成果,增强学习舞蹈的信心。
  普及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在学校开展舞蹈活动,主要依靠学校老师。教师的个人素质尤为重要,要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孩子们能和城市的孩子一样踏歌起舞,身为老师,首先要持有一种终身学习的敬业精神,舞蹈艺术主要依靠肢体语言实现情感的表达和传递,老师的专业技能和言行举止就特别重要,要不断学习、充电,以保障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把舞蹈教育真真正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农村的孩子们才可能和城市的孩子共享蓝天,同歌起舞!
  
  参考文献:
  [1]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631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