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育人本质 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为福

  思想政治课实际上是教育做人的一门课堂,如果在这点上,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理,而只是喋喋不休的说教,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的。所以我们提倡政治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走近学生,这样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问到点子上,才能够激发情感、落实知识、提高能力,这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实践生活化教学
  要实现政治课的育人任务,就要使学生走进课堂,使课堂贴近生活,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1.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因势利导
  在思想品德教学时,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注意将他们已有生活经验纳入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和人格的养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共性的生活世界,如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兴趣、爱好与需要,关注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关注学生身边合法权益是否受到非法侵害……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生活世界,如单亲家庭学生的生活,早恋学生的生活,上网成瘾的学生的生活,追星族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已有的共性生活体验与个体生活世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尊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透视现实社会生活,有容乃大
  社会是大课堂,社会生活是一本天底下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而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政治教学只有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产生迷人的魅力;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政治课才显示出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发掘现实社会生活,必须将现实社会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时,可以选择《人民日报》、《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报刊资料中的相关报道印发给学生,也可印发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的相关评论,还可从网上下载有关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文章,让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感受新鲜气息,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分析、拓展和提高。
  3.开展多样的生活化活动,精彩纷呈
  活动是思想品德课的载体,是完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任务的关键,也是摆脱思想品德课空洞说教,重视道德实践,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所在。教师要精心设计每次活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学中,充分利用时事点评、辩论赛、专题讨论、调查采访等活动方式紧扣生活去学习。如为社区和校园设计绿化宣传标语,结合法律知识模拟法庭,到厂矿企业进行环保调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自然,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使思想品德课与社会教育融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问题设计上,要体现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问题是课堂讨论的核心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有效载体。讨论问题设计的好坏是课堂讨论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成败。
  1.问题设计要紧扣教材,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紧扣教材,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利于真正解决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教师应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叶圣陶语)”,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使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掌握重点,弄清难点,达成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问题设计要结合生活实际,化解学生的疑点
  联系生活实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师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找准学生的兴奋点,才能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因而,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必须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如,一位教师在上《身边的诱惑》一课时,组织学生就“电子游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利与弊”展开讨论,其中有位同学举了《王刚讲故事》(32岁青年的游戏人生)众人追捧的游戏高手,生活却是穷困潦倒。10年前,他离家出走杳无音信;10年后返家时已病入膏肓。本应风华正茂却是心力衰竭而亡,留给亲人的是痛不欲生和无尽的辛酸。从这一事例中学生们得出了深刻的教训:我们不能游戏人生。老师接着又让学生谈谈自己怎样抵御生活中的诱惑的。这些问题触及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抓住了学生的疑点,对于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起了很好的作用。
  3.问题设计要多元开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当讨论的问题富有争论性或者问题具有多种可能的答案时,运用讨论是最适合的。因而讨论的问题应是开放多元的,问题的答案应是丰富多彩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通过相互间的思维交流与碰撞,达成对问题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例如,一位教师在组织教学《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则案例:14岁的刘丽丽(化名)父母离异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但爸爸经常赌博,还经常打她。她决定上法院告爸爸。奶奶却说,家丑不可外扬,打官司也不光彩;她会求爸爸不要再打她的。教师让学生思考:你认为刘丽丽会听奶奶的话吗?学生又进行了大胆猜想、议论。由于设计的问题又颇具开放性,学生的创新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课堂讨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6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