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巧设疑问,激发兴趣;通过先预习,再讨论,深入思考,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学会怎样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自主探究性学习 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充满挑战性、兴趣性、探索性、创造性, 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充分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学习过程看作是一种科学的探究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同时又能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科学家的科学探究过程, 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的方式所进行的学习方式。它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兼顾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探究性学习在新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呢?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应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去钻研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能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善于问,更要会问,更要指导学生多问善问。要问得恰当,问在知识关键处;问还应掌握坡度,问在难易适中处:问更应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造成学生感到时时有问题可想,促使联想,对比思考,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的大脑中展开,学生形成开放式探索性思维,激发探究能力。
  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
  二、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提高自学能力
  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填写学案,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自学能力。如在学习理论性强,抽象性高,讲起来抽象又空洞的内容时,这时老师不适宜多讲,应让学生自己先预习,然后上课时同学们再分组讨论,找出答案,这时可避免理论的死板和难记,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知识,提高自学的能力。
  其次,在上新课时,不要一味地讲,只图完成教学任务,而不给学生一丁点时间思考,如果这样,学生会觉得一堂课内容太多太深,什么也没抓住,所以在新课教学中也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让学生把一个个问题弄懂,能当堂消化,不要留太多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这不现实,学生的学习任务太重了。
  再次,要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能力。实验能力在高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中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并在操作的基础上加深和巩固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能够运用所学实验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新问题。使学生能完成课本中的实验,了解实验的目的,明确实验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基本实验思想和方法,初步具备实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是根本目的。
  要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从基础抓起,将实验原理、仪器操作、现象观察、数据处理、结论分析、误差、精度等内容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扩大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探索新的实验原理、提出新的操作思路,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迁移能力,学会融会贯通,系统地指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实验思想方法,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仪器的使用方法,会分析和处理数据。通过开放实验室、举办不同形式的实验技能比赛、展示、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动手欲望和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总结,使学生真正具有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会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同时,化学学习中会有许多有争议或有难度的问题出现,这时,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解答,应鼓励学生通过讨论解答。讨论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层层深人地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碍;纠正思维偏差等。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另外,指导学生整理、小结,归纳知识点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分析知识点与考点的关系,研究学习方法,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思维方法、思维品质进行评价和整理,从而使知识达到高层的迁移。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中的几个问题
  在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时,不能忽略以下几点:
  1.相信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学生蕴涵着巨大的智慧潜能。也惊喜地发现,对有些问题,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想到的学生能想到,教师想不到的学生也能想到。学生不是缺少智慧,而是教师缺少发现。正如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一样。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人都有发展自我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人人都有积极向上、获得成功的愿望。这些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源,并在学习和生活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时机和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想象,积极进行各种探索。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人与人之间无论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还是在审美、知识、技能、行为等方面, 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面对的就是活生生的、在各方面各不相同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就要允许存在这样的情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学生选择的方法和途径不同,经历的体验不同,因而对于实验原理、现象、结论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有所不同。学生个体对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不一致,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失败。相反,如果完全(转下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18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