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俞雪峰

  摘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出了一些见解:1.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2.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具体有:在课堂上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有参与设计实验和提出实验新方法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课堂环境 解放实验
  
  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的思维,设计有利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课堂环境,解放学生的大脑、嘴、手,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通过精心设疑、巧设障碍、设计实验,然后层层解析,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源于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要培养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科技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对待学习的探索性态度。英国诗人斯宾塞也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这些道理体现在学生思维过程方面,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学习和运用获得知识的方法,去尝试独立地发现和掌握知识。现就此我个人谈一点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课堂环境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实施愉快教学,师生关系融洽,双方配合得好,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实施愉快教学,学生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境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学生想得新、想得奇。我还经常运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我对学生没有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定,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提,有不同的认识允许开展争辩,即使说错了,也只作正面指点,不进行指责,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名堂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方法
  
  1.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筋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加紧活动,甚至可能想出自己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与学生预想相反的问题),采用设问、追问、反问等方法,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我在教“空气与燃烧”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我演示了铁丝、带火星的木炭、带火星的火柴棒等在纯氧中燃烧的实验。在做这个演示实验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些物体在空气里会怎么样?在氧气里又会怎样呢?‘多数学生猜测回答说,会慢慢地熄灭。但演示的结果是不但没有熄灭,而且燃烧得更剧烈。顿时,课堂火热起来,个别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真奇怪!他们感到疑惑不解。过一番热烈讨论,小结得出:物体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为了加深学生对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里的氧气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锅里的油烧起来了,怎么办?”“卧室的地板小面积着火,怎么办?”“酒精灯里的酒精起火了,怎么办?”“炉灶旁边的柴火小面积起火,怎么办?”学生各抒己见,各有各的办法,各有各的理由。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2.在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改变过去实验时只动手,动脑少,按着课本或教师的提示,照着葫芦画瓢的做法,我在设计教学时常常增补一些实验,有时还有意设置一些障碍,以促使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电路》一课属于电学部分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电路及电流。传统的教学手段在进行电路的教学时教师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组装各种电路。然后告诉学生小灯泡、电池、开关、导线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学生在教师手把手地教的过程中掌握了电路的知识。但试问学生:你真的了解电路的构成了吗?为什么如此连接各元件?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吗?恐怕不少学生黯然、敛容。在课本的教学中我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给学生一些有故障的电路,让他们帮助找问题,并修理好这些电路。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感觉置身其中,并对这一情景进行渲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看似教师的语言过多,但对于整节课激励学生去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解决电路的故障中自然就会认识到一个完整电路的组成部分。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不也正是从实践中得到经验,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发现不足以求创新的吗?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得出了结论。教师在学生检修完电路后提问“通过刚才的检修,你认为怎样连接才能让小灯泡亮?”学生因为有了大量的实践基础便可以轻而易举地说出只有小灯泡是好的,电池有电,导线连接完好小灯泡才会亮。检修电路并不是本课的教学目的,认识电路及电流才是本课的归宿,但利用检修电路这一情景让学生从比较消极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探索不是简单的模仿,探索必须要调动一切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向其未知领域前进。所以,探索也需要创造。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本身而言无所谓什么创造,但学生认知这一知识时并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而是学生创造性、自主学习的体现。这也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而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是发挥人的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就是倡导学生的主体素质,在发挥学生个体潜在中实现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电路》一课中为适当地给学生提示,我把提示设计成一个个的妙计,要求学生只有在最需要的时候才能求助,教师多方烘托,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令学生兴奋、激动。心理学认为:这种兴奋与激动总是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趋向,导致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牵引出了极大的学习动力,从而获得取得成就的满足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寻找学生思维的轨迹。学生之间比的不单是结论的正确是否,而是思维的合理性、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以得到标准的答案为满足。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得到的效果会远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3.让学生有参与设计实验和提出实验新方法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施展的机会,在上实验课时,除了让学生做课本要求做的实验外,我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法。
  例如做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让学生按课本提出的方法给玻璃瓶安上一个带弯玻璃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里滴几滴红墨水。用双手捂住玻璃瓶,瓶里空气变热后,红墨水向外移动。放开双手后,瓶里的空气变冷,红墨水往回流。从而验证了空气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一个学生举起小手说他想出了一个实验。我让他走上讲台进行表演。他拿起实验中的玻璃瓶,把瓶子上的玻璃管倒插入水槽中,再用双手捂住玻璃瓶,发现水中冒出了气泡。他小结:“这说明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接着他把玻璃瓶用冷水浇了以后,又倒插入水中,发现水向上流,流到了玻璃管子中,又小结说,“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了。所以水就向上流到了玻璃管中。”这时课堂上响起了一阵热烈的鼓励掌声。在这种气氛下,同学们纷纷动脑思考,并各抒己见。有的说:在玻璃瓶的口上套上一只气球,再把它放入热水中,会发现气球鼓起来;如果再把气球放入冷水中,会发现气球又瘪下去了。这也能说明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
  有时学生提出的办法并不能说明要解决的问题,但这也是他们经过一番思考后提出的,具有一定创造性,我们应正确地加以对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1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