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活”出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红华

  语文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历来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其精髓无外乎一个“活”字。吕叔湘先生曾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的确,这是至理名言,是语文课教与学结合的最佳境界。
  学生不是容器,任教师毫无选择地填充、灌注;教师也不是传教士,一味地板起面孔说教,这两种教学模式无疑是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涟漪。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在语文教学中求“活”,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现写出来以就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求教于行家。
  
  一、发问中求特色
  
  “一石激起千层浪”,趣味盎然的课少不了波折,而波折往往蕴涵在“发问”中,独具特色的发问常常会如磁铁般吸引住学生。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往往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1.紧扣异点“问”常新。每篇文章都各有其精妙构思,分析文章结构时,我从不简单地问学生:“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段落?”而是依据文章思路去发问。由于文章思路极少雷同,我便选取不同的角度发问,总使学生有新鲜感。有的文章,我顺着文章思路发问,这叫顺藤摸瓜法;有的课文,我先就支章首尾发问,然后再就中间追问,这叫迂回发问法;有的课文,先紧扣中间部分,再置疑首尾,这叫中心开花法。探究《白杨礼赞》结构时,我设计连问:(1)首发问,能从文题断定本文主要用哪些表达方式吗?(写白杨用描写,礼赞用抒情议论);(2)主体问:文章描写了白杨几幅画面?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写了三幅画面,发出了“白杨树不平凡”的感慨);(3)纵深问:文章四个“不平凡”之间有何联系?(由外在到内在,层层递进)。这样的连问设计层层推进,使文章型索清晰可见,学生思维火花经过多次碰撞很快把握了课文主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自实效。
  
  2.立足课文换位问,在平常教学中,遇到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的文章,如《繁星》、《端午日》等,我即通过发问,激发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是作者,遇到这样的题目怎么写,写什么?找出学生构思好的习作与课文比较品评,相机读写结合,展现学生的构思潜能。这样发问的角度变了,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由读走进写。当他们的学习主体意识一旦被激活了,学习兴趣立马就上来了,效果自然就不凡了。
  
  二、手段中见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教育相结合,将大大促进中学现代教育的发展,当然必将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将使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它促使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了“以人发展为本,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新型教学观;它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模式由此转变为“教师――书本――媒体――学生”。
  教学《最后一次讲演》时,我先播放了电影《闻一多》的片断,闻一多先生在被害前几分钟,面对凶恶的敌人,临危不惧,大义凛然,满怀爱国热忱作了最后一次讲演,那情,那景,那神韵,使学生深深地受到了震撼,然后让学生分析谈论文章的深刻内涵,有理有据,在情感中主题得以升华。
  由此可见,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架设一些“梯子”,更好更快地突破重、难点,而且图像、文字、音乐朗读等多种信息有机地结合,也能使学生大脑各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充分调动其各利感官的积极性,使得他们更加主动参与,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人。
  
  三、求法中寻突破
  
  业内人士都明白,尽管语文教学方法自运用,必须因人(教学对象)而异,因文(文本、课文)而异,因时(情境)而异,但其基本点或核心要求都务必做到:让人文、情境变活。而要变“活”则必定首先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如同踢足球必须找到进攻的突破口,才能射门得分一般。因此笔者以为这才是课堂活起来的关键。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予以实施。
  
  1.从线索人手。线索是把文章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如能找到这一突破口,无疑可以让学生顺藤摸瓜,品尝走向成功的喜悦。
  例如探究《甜甜的泥土》一文,即让学生快速浏览这篇小小说,找到贯穿全文的线索:甜甜的奶糖,再沿着这根线索,引导学生细心阅读、欣赏、鉴别,找到那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了解人性真善美;鉴别那一粒粒鱼眼。体悟人性假恶丑,从而准确把握课文要旨。
  
  2.从情节人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大部分。有的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它们构成故事情节的有机整体。而人选课文的情节大多跌宕起伏,曲折动人,教学时可从情节上找突破口。
  例如研读日本籍作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的心》时,让学生讨论错综复杂的“换子”风波,可在罗列人物中理清情节:送长子一二儿子换长子――女儿换二儿子――要回女儿,一家团聚,在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中,体悟小说主旨。从情节上找突破口,对于人物众多,情节繁杂的小说而言,更显得不可或缺,他可以启发学生更快走进情境,更快融入故事,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交谈,这样的课堂教学怎能不生动,不活跃呢?
  课堂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抱着一成不变的教条去死教书。吕师说:“如果说一种教学方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教师就应该是这把总钥匙的执掌人,让我们用百倍的努力,耕耘不辍,去用好这把总钥匙,打开语义教学之门,把教学搞活,“活”出精彩来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764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