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话——让语文课堂走向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美飞

  所谓对话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文本,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站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相互的交流、沟通和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学总是和对话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要师生通过心灵的沟通,相互交流,双方互相表达各自的思想与愿望,各自敞开真实的自我,达到双方心灵的契合。通过对话达到一种共通与理解,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扩大视野,使双方共同完善和提高,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当下语文课堂实施对话式教学的情况并不理想,也没有统一的实施策略,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对话式语文教学的独特理解而做出的实施方略。
  一、融洽双边关系,构建对话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和谐关系。教师要关注、尊重、理解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思维方式上的局限性,并敢于向学生承认或暴露这种局限性;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见解,认识到学生见解的独特价值,对学生的见解做出积极的回应;要从过去枯燥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享受到教学创造带来的乐趣,让学生自由地言说、主动地参与。因此,对话教学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师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对话的平台。例如《负荆请罪》这篇课文讲的是:士大夫蔺相如经过完璧归赵和渑池盟约等事情之后地位逐渐超过廉颇,廉颇不服并扬言羞辱,而后得知蔺相如为人负荆请罪的故事。在课堂讲课时,我就问学生:“如果你们是廉颇的话,你们会主动请罪吗?或者是其他的认错方式?”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说“自己犯了错误就一定要认错,我也会像廉颇一样认错的。”也有同学说“我不会主动认错,但是我会偷偷改正自己的缺点的。”还有的说“我很佩服廉颇认错的勇气。”等等,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教育了学生,提升了他们的身心素养。
  二、营造课堂情境,预设对话主题
  所谓的对话主题就是课堂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任何对话都要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现在的语文课堂大都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学生很少有配合和回应,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当的对话情境,营造一种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及师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氛围。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参与和投入对话的可能性,设置的共同话题一定要内含学生的共同经验,以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如学习贾岛的诗歌《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认为‘隐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他为什么要去山里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发散思维。学生有的说“应该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的说“是一位隐士。”“这个人不一定真的存在,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人物。”教师最后总结说,“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这里的白云比隐者的高洁,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文设置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话,使整个课堂“活”起来。
  三、掌握对话策略,提高对话效果
  实施课堂对话教学一定要掌握一定的对话策略,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促成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友善的合作关系;精心设计和组织对话情境,在启发、诱导中把握对话的方向,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对话,让学生在对话主题的范围内提出自己的理解。此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特别是班级里比较内向,不愿或者不经常表达自己观点的学生,让他们也能参与到对话中来。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我提问道:“你们认为詹天佑是民族英雄吗?”大部分学生都高高的举手准备回答问题,这时,班里一个比较胆小的女生偷偷地看向我,我知道她很想回答问题,可是胆怯又怕出错,我就鼓励她站起来回答。最终她站起来回答了,虽然看得出很紧张,有点语无伦次,但我还是明确地赞扬了她,看到她快乐的微笑,我知道她下次能做得更好。教师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学生多彩的答案,要掌握对话的策略,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师生对话的效果。
  总之,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对话式语文教学要有一种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语文教学实际。构建对话式语文教学的平台,有利于师生交流与沟通,增进理解与认识,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也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责编 张亚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80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