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变“好学”为“乐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佩琴

  摘 要: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是学习中的重要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从设置情境、联系实际、创设冲突、互动交流、体验成功、更新手段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课堂;兴趣;培养 中国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好学”固然重要,但“乐学”更为重要。“乐学”就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从初中生的心理状态来说,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都与兴趣紧密相连。在兴趣中学习,思维最主动、最活跃,智力和能力发挥最充分。可见,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设置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新课标要求:“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数学就意味着善于解题”,这就需要教师时刻注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入的:现有足够的2元和1元的钱,要将1张10元的钱换成2元和1元的零钞,问有多少种换法?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设换二元的x张,换1元的y张,列方程2x+y=10,解这个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种换法。这样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二、联系实际,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教师在每节的教学中,都应充分准备尽可能多的生活中与本节知识有关的事例。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可以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的电线,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火线和地线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这么长它们为什么没有相交呢?大家知道因为这两根电线是平行的。然后再问“那么你们想知道什么是平行吗?”学生这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直观的印象。教师这时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这类平行问题,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画下来。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会发现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根树之间也是平行的;两根双杠也是平行的等等。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归纳“平行”的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会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看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比如:火车的两根铁轨;滑雪运动时,两根雪橇要保持平行;商场自动扶梯的两根扶手等。学生会想到很多这种平行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在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改精神的过程中,我们数学教师要注重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其实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创设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圆的定义”的教学,学生日常生活中对圆形的实物接触得也较多,小学又学过一些与圆有关的知识,对圆具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无法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此时问学生“究竟什么叫做圆?”他们很难回答上来。不过,他们对“圆的定义”已经产生了想知道的急切心情,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创设冲突的时机,有意地设置冲突,以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互动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讲解“全等三角形边角边判定定理”时,让全体同学画一个三角形,使AB=10 cm,∠B=40°,BC=15 cm,然后让同桌的同学将他们所画的两个三角形重叠在一起,比较两个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三角形都满足哪些条件,进一步引导出“边角边”公理。即增加了公理的可信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学得“活”、学得轻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一举多得。
  五、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进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例如:当我们学了“数据的收集”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兴趣很浓。有的调查“班级同学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同学的叠被情况”。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我特意让下层生展示调查结果,中层生补充调查情况,上层生归纳总结,充分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再也不畏惧数学。
  六、更新手段,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是无法完成教学要求的,而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心理需求,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使抽象的问题现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观看日出视频,观察太阳与地平线的位置,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愉悦中得出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通过以上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我多次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例如:2010年任教的九(6)班在升中考试都名列同类学校的第一名;在2011年中考时所任教的梁燕明同学考到了758分的好成绩等等。总之,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途径,使学生“喜欢了数学”即“乐学”,这已是数学教学成功的一半。
  诚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方式也远不止上面所说的,这里只是论述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培养,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去探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江门鹤山市沙坪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186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