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建强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但如果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造成运动损伤就适得其反了,这不仅带来了身体上的损害,甚至可能造成长期的不良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小学阶段的日常体育教学和学生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
  日常教学中,由于教师对运动损伤的预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采取足够的积极预防措施,所以运动伤害事故时有发生,给教师和学生个人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有:教师和学生思想上不重视;教师对学生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了解;在锻炼时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学生对动作技术掌握不到位;运动负荷的设计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学生在运动中动作粗野或不遵守运动规则;场地、设备的原因;不良天气等。
  二、预防运动损伤要做到积极应对,落实预防措施
  1.贯彻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在教学训练中要多进行安全教育,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克服麻痹思想,让学生明确参加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每学期初对全班学生要进行伤病统计,加强对个别身体有缺陷学生的关心,在开学第一课进行必要的体育安全教育。低年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但又活泼爱动,往往会在教学中出现碰撞、摔跤等意外事故,因此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树立健康第一的安全意识。
  2.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对象,预估在实际教学中哪些动作学生掌握较难,哪些技术动作易造成运动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制定较严密的教学形式,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多运用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逐步正确掌握跑、跳、投等动作要领,发展学生的活动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即使运动中出现疲劳,仍会表现出对体育活动的强烈愿望和浓厚兴趣,教师对此要适当加以调整或抑制;要循序渐进,动作教学要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原则;对教学对象要做到区别对待;运动负荷要合理安排,逐渐增加,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和伤病部位的局部负担量,避免单一训练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负担量较大而造成新的损伤。教师还必须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6月份气温高、湿度大,使人大量出汗,影响体内的水盐正常代谢,肌肉易发生痉挛,甚至出现中暑和休克的情况;而冬季气温过低,又易发生冻伤或因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下降引起的肌肉拉伤。
  3.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有不少学生认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运动者身体的活动,做不做准备活动意义并不大,相反还会消耗体力、浪费时间。还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准备活动是应该做的,但是对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做完以后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效用却并不清楚。错误的认识导致了学生对体育运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视不足,影响到了体育锻炼的效果,提高了各种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违背了体育的宗旨――强身健体,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在任何运动前都必须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分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可以根据教学训练的内容加以调整,尽可能使准备活动最后部分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似。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注意做好准备活动,适当地做一些力量性、伸展性练习。比如在进行垫上活动前,除了一般准备活动外,还必须要做好肩颈部的活动。学生的特点、天气情况和教学训练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都是影响准备活动时间长短的因素。低年级同学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集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些,时间短些;而高年级学生的锻炼基础和运动水平较高,准备活动的强度可稍大些,时间长些,活动量一般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4.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训练中的易伤部位加强训练。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提高它们的机能,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很多学生忽视手腕、脚踝等关节运动的准备活动,各种加强关节稳定性的力量练习动作不到位,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常识教育,并在练习中多次强调,从而让学生关节的韧带保持在良好的状态,防止扭伤。又如在对中年级学生的篮球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手指关节的锻炼,防止拉伤。
  5.加强课前准备和教学训练中的保护。运动场地不平整,有杂物,过软或过硬,服装鞋帽不合体等都会使教学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增加,故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这些方面的检查工作。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同学间的保护和学生自我保护的训练。如器械体操是一项动作复杂多变的项目,小学生肌肉力量弱,判断和控制能力差,很容易发生技术错误或失误,运动时必须有人保护和帮助。教师对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教授一些自我保护办法,如身体失去平衡时,要立即向前或后跨出一步来调整;当快要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滚翻,不可直臂撑地;支撑跳跃时,用前脚掌先着地后屈膝,以延长缓冲过程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