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鲍杰

  新课程对化学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化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全面实现化学新课程的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化学教学实验探究教学法的根本保证,可以有效地拓宽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一线化学教师,面对新教材,新课标,我们应如何开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育辅助功能,更好地落实化学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呢?对此,我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化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创设一些适宜当前教学的化学教实验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喜欢学化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把它当作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去做。
  例如,在序言课中,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根本不了解化学的概念,以及化学到底要学什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也可以自己创设一些新颖独特的实验,前提是必须要能吸引学生。例如,酚酞遇碱变红,然后遇酸褪色;氢氧化铜溶液遇到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等。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就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好化学的愿望。当然学生看到这些实验后会有很多疑问,教师也可不必过多解释。因为第一节课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培养。
  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如果只是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这样学到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例如,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个实验,学生看过之后就会有疑问。紫色石蕊试液中有水,那么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还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石蕊变红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就会有动力,有积极性,记忆更深刻,达到了引入实验探究的目的。所以通过创设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化学实验能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事实依据
  初中化学中有很多概念和理论,并且有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点。例如,酸碱中和反应就必须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才能显现出来,被学生所获取。学生通过感知物质变化的实验现象,获得实验事实,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概念,获取知识。例如,初中化学下册中的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如果把这一概念完全灌输于学生,学生会在短时间内记忆下来,可是过一段时间就遗忘了。还有的学生会提出质疑,为什么K排在第一位?他们是依据什么排定顺序的呢?这时我们就可以设计金属与常见物质的反应。让铝、锌、铁依次与相同条件下的酸反应实验。让学生亲手做实验来体会,观察他们产生气泡的快慢,剧烈的程度,依据现象来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这样学生从现象中获取了知识,印象更加深刻,并且亲自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确信化学理论的真实性。
  三、化学实验能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初中化学课程最重要的目标之一。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搜集事实,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等环节,这也就是一个探究实验的过程即学习过程。方法我认为可以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分析法,论证法,小组讨论法等等。就是通过这个实验探究,学生运用这几种方法学习。例如,在初中化学制氧气有关催化剂的学习,课本上详细介绍了作为催化剂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来探究相关催化剂。氧化铁粉末、水泥块、砖粉是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也就是提出问题,下面搜集事实即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1:把水泥块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能加快分解。分析问题,水泥块是不是就可以作催化剂了呢?
  实验设计2:探究水泥块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小组内讨论,小组之间也可以讨论,从而不断完善实验。
  实验设计3:探究水泥块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初三上半年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不是很熟悉,若让学生独立完成会有一定难度。那么教师应选择教材上一些较简单的实验探究内容,或在教师帮助下完成实验。以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体会获取知识的艰辛。到了下半学期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就可以独立完成实验了。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自己的实验探究进行评价反思,直到找出最好的实验探究方案。通过这样的实验探究,学生不仅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学会了一些科学方法。
  四、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
  化学新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参与探究物质的变化,参与化学活动的热情,分享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的意识,关注社会中化学科技的发展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分享成果的精神,务实,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关心他人、集体、社会的良好意识。在通过燃料燃烧对环境影响的一课中,关于模拟酸雨对环境影响的实验中,在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硫气体,然后再加一些水,形成酸性溶液。分别放入树叶、石灰石、金属镁,会发现树叶变枯黄,石灰石、镁有气泡,然后被腐蚀。那么为什么会形成酸雨呢?它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煤的燃烧,汽车尾气,工厂的废气等等。这个实验探究使学生懂得了酸雨的危害和对环境的影响,还学会了环保意识,让天更蓝,水更清,减少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反馈到社会中,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又如,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探究。学生学习到的不仅是化学知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怕失败,不怕辛苦,实事求是,勇于探索,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培养了学生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新课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是不可分离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中心内容,学习方式的体现,学习过程的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最终的结果。因此,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化学实验能使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会探究方法,提高学科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田彩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32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