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锋

  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帮助学生逐渐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表现生活、创造生活。但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和专业教师的缺乏,美术教学基本上只是学点绘画知识,很少进行审美教育。
  一、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审美教育是对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的鉴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价值观。由于农村学生美术基础差,很少有学生喜欢美术。据了解,农村中学的学生喜欢体育的人数是喜欢美术的两倍,他们认为农村学生天生就不是学美术的材料,一般的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
  对美术的爱好和追求,是学习美术的动力,没有学习兴趣,就不可能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只有通过对美术不断的欣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七年级的人物素描课上,老师用固定的石膏头像让学生素描时,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对素描石膏头像感兴趣。虽然画的不好,可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对美术教学产生了兴趣,对美术有了爱好和兴趣,学生对美术的欣赏也就有了基础。
  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引起学生的兴趣,养成注意观察生活,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绘画题材的能力,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第二节课上,我把学生的作品按画的对象归类展出,并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表扬作品的长处,指出存在的不足。鼓励他们拿起画笔去画我们身边的人物,画身边的景色。通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学习兴趣普遍有了提高。有一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画出自己熟悉的人物和身边的景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方面使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快速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另一方面,影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虚拟技术使美术作品更加丰富,为美术的欣赏教学提供了物质条件。美术作品的多样化,为中学的美术教学欣赏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如通过影片或三维动画形象演示的方法,可以使学生耳目一新。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知识。美术作品的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一个有趣的形象的概念,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提高美术欣赏水品和欣赏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审美观。
  二、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审美意识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裸体扑克、淫秽画分辨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美术课的美术欣赏就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会鉴别,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树立科学的审美观。
  美术作品是人类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珍品。中学的美术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全部欣赏,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认识能力,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引导学生
  去欣赏。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去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美术作品。选择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供给学生欣赏。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的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很多,也有一些不适合学生思想的美术作品受到社会的吹捧。教师一方面要考虑作品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作品的思想性。因为在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思想背景。不能不顾中国的国情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审美水平,去盲目地让学生去欣赏。例如,人体画像,在引导学生欣赏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体艺术,不能把人体艺术简单化和庸俗化。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应该把课堂的美术作品欣赏
  和课外的各种美术作品展览欣赏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去引导学生美术欣赏。例如,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包括名家作品和学生作品展览;请专家来校讲学;带领学生去美术馆参观画展等,都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学生美术欣赏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就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水平和
  美术欣赏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选择优秀的美术作品去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学生的情操,不断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外国风景、静物画赏析》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屏幕推出几组16、17世纪与19世纪末两两相对的风景画、静物画。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开展讨论,将现代艺术的起源、重要流派及代表画家和作品、各流派的艺术特点等在大屏幕上列表展示,强调现代艺术在表现手法、思想性、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欣赏静物画范图,理解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锻炼学习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033.htm